[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基准孔孔位测量的自动制孔孔位在线修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2134.3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6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阳;肖世宏;侯志霞;梁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F5/10 | 分类号: | B64F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基准 孔孔位 测量 自动 制孔孔位 在线 修正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基准孔孔位测量的自动制孔孔位在线修正方法,包括:选取设定间距的孔位作为测量的基准孔;对所有待测量的基准孔进行编号;选取每一个加工孔修正所参考的基准孔及编号,根据加工孔及基准孔坐标计算偏差修正系数;对基准孔孔位进行测量,计算基准孔实际位置和理论位置的偏差值;依据偏差值及偏差修正系数来修正中间加工孔位的理论孔位。该基于基准孔孔位测量的自动制孔孔位在线修正方法的目的是解决自动制孔过程中需要将实测数据导入离线编程系统进行孔位修正导致的操作繁琐、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装配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基准孔孔位测量的自动制孔孔位在线修正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产品自动化装配过程中,通常采用大型柔性定位工装对产品进行定位,并配合使用数控设备进行自动制孔,产品定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制孔时的孔位精度,进而影响产品的装配质量。由于航空产品通常尺寸大,刚性小,误差累积环节多,待加工产品位置偏差大,因此仅仅依靠工装夹具对产品进行定位,难以保证孔位精度,需要借助测量系统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再次测量定位,以提高装配时的制孔孔位精度。
在进行产品自动装配连接之前,首先在产品上预制一些位置准确的孔,作为装配定位基准孔;然后通过照相测量系统测量得到待加工产品装配基准孔的实际位置,并与设计理论位置进行比较,计算其定位偏差;最后基于基准孔的偏差对产品上其他待加工孔位的实际制孔位置进行修正。由于照相测量定位是对产品直接定位,减少了误差累积环节,提高了装配制孔的孔位精度。
使用工业相机对装配基准孔进行测量,是目前航空产品自动制孔经常采用的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在设备末端执行器上安装工业相机,在执行制孔指令前,首先对装配定位基准孔进行测量,获得基准孔偏差数据,并将数据导入到离线编程系统,调用相应的孔位偏差修正算法,对待制孔孔位进行偏差调整。
目前使用工业相机进行测量后,需要将测量数据导入到离线编程系统,离线编程系统基于实测数据实现对理论制孔程序的修正,重新生成制孔程序,再次传输到控制设备进行制孔。该过程需要针对每一架次的产品实测数据进行程序的修正更新后进行下载及上传,操作繁琐,容易出错,且效率较低。
因此,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基于基准孔孔位测量的自动制孔孔位在线修正方法。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基准孔孔位测量的自动制孔孔位在线修正方法,通过选取一定间距的孔位作为测量的基准孔,计算每个待修正加工孔的偏差修正系数,对基准孔进行孔位测量,得到基准孔的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的偏差,然后使用基准孔的位置偏差及偏差修正系数来修正中间加工孔位的理论孔位,解决了自动制孔过程中需要将实测数据导入离线编程系统进行孔位修正导致的操作繁琐、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基准孔孔位测量的自动制孔孔位在线修正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设定间距的孔位作为测量的基准孔;
对所有待测量的基准孔进行编号;
选取每一个加工孔修正所参考的基准孔及编号,根据加工孔及基准孔坐标计算偏差修正系数;
对基准孔孔位进行测量,计算基准孔实际位置和理论位置的偏差值;
依据所述偏差值及偏差修正系数来修正中间加工孔位的理论孔位。
进一步地,所述选取设定间距的孔位作为测量的基准孔,具体为:
将两端的孔作为基准孔,在两端基准孔的中间位置存在多个加工孔。
进一步地,所述依据所述偏差值来修正中间加工孔位的理论孔位,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21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