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油污泥干化方法及其所采用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1701.3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5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龙文宇;赵芷浚;郭光;张晓东;王武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22;C02F1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郭元艺 |
地址: | 113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 污泥 方法 及其 采用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危险废固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干化方法及其所采用的装置,按如下步骤实施:将含油污泥粉碎松解调浆后,再依次进行气浮脱油、压滤脱水、滤饼破碎干燥。在粉碎松解调浆过程中,分别加入稀释油、溶剂及水;稀释油与含油污泥的质量比为2~25:100;溶剂与含油污泥的质量比为0.1~10:100;水与含油污泥的质量比为25~75:100。溶剂由1~20%无机碱、0.02~20%多聚磷酸钠、0.0001~2%十二烷基硫酸钠、0.0001~4%聚氧乙烯壬基苯酚醚及0.01~40%无机盐复配而成。本发明操作条件缓和、能耗低、干燥时间短、油回收率与水脱除率高,可实现溶剂回收与工艺水循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危险废固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干化方法及其所采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是指混入原油、各种成品油、渣油等重质油的污泥。含油污泥不是自然界固有存在的,而是由于油田开采、炼制、运输、使用、贮存等环节产生的油、土,水,甚至掺混其他污染组分的混合物。
含油污泥是石油及石油化工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体积庞大,若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不但占用大量耕地,而且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都将造成污染。含油污泥组成不同,一般油田、贮罐等产生的含油污泥含油率在10%~50%,含水率在40%~90%。这些含油污泥的产生、数量和组成基本上比较稳定。
含油污泥一般由水包油(O/W)、油包水(W/O)以及悬浮固体共同组成,属于多相的胶体体系,成分复杂;此外含油污泥颗粒表面吸附同种电荷,相互之间排斥,充分乳化,油、水、泥分离困难。机械分离脱水效果差,脱水后浓缩污泥呈现泥饼状,含水量通常在60~80%,干燥可将污泥含水量降至40%以下,但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操作条件缓和、能耗低、干燥时间短、油回收率与水脱除率高,可实现溶剂回收与工艺水循环使用的含油污泥干化方法及其所采用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含油污泥干化方法,按如下步骤实施:将含油污泥粉碎松解调浆后,再依次进行气浮脱油、压滤脱水、滤饼破碎干燥,即得颗粒状物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在粉碎松解调浆过程中,分别加入稀释油、溶剂及水;所述稀释油与含油污泥的质量比为2~25:100;溶剂与含油污泥的质量比为0.1~10:100;水与含油污泥的质量比为25~75:100;粉碎温度为50~75℃,粉碎时间为5~40 min。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稀释油为柴油;所述溶剂由无机碱、多聚磷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壬基苯酚醚及无机盐复配而成的水溶液。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无机碱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所述无机盐为硫酸钠和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进一步地,本发明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溶剂由1~20%无机碱、0.02~20%多聚磷酸钠、0.0001~2%十二烷基硫酸钠、0.0001~4%聚氧乙烯壬基苯酚醚及0.01~40%无机盐复配而成的水溶液。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气浮脱油过程中,水的加入量与粉碎松解调浆后浆化污泥的质量比为50~300:100;气浮温度50~90 ℃,气浮时间10~60 min。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压滤脱水过程中,过滤压力为0.1~4 MPa;单次洗涤水用量为滤液3~15%(质量百分含量),洗涤次数1~4次。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滤饼破碎干燥过程中,将滤饼破碎至8cm以下颗粒团并与嗜油菌一并进入干燥环境;所述嗜油菌与滤饼的质量比为0.3~10:100;干燥温度60~75 ℃,干燥时间0.5~10 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未经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17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