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毫米波成像雷达预防近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3385.5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9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叙舟;魏英;李慧亭;高严忻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雷舟科技有限公司;魏英 |
主分类号: | G01S13/42 | 分类号: | G01S13/42;G06K9/6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毫米波 成像 雷达 预防 近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毫米波成像雷达预防近视的方法,本发明采用毫米波雷达智能感知,大数据自学习进行人脸位置识别,通过人脸3D立体位置信息对写字姿势进行判定,当发现眼睛离书本太近时进行预警。采用了基于60GHz毫米波雷达AIP芯片。该芯片集成了4路发射,4路接收的天线单元,高带宽扫频射频前端模块以及内嵌雷达算法硬件加速的处理器模块。由于采用了高度集成化SOC方案,整套感知预警模块有着体积小型化,耗电量低等技术特点,可十分方便集成到课桌,台灯等载体中。本发明在本着保护使用者隐私的前提下,实时监控,有效的预防使用者因写字,读书坐姿不正确导致近视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毫米波成像雷达预防近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教育普及化后,青少年每天花较长时间进行看书,写字学习。教育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在科技强国中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国家科技发展速度在世界位列前茅。但也同时带来了弊端,我国青少年的近视比例在全球位居高位。其中学生在长时间学习中,由于不注意眼睛距离书本的距离是导致近视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在学习时对这种现象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纠正,成为预防近视,降低青少年近视比率的关键。另外,在监控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使用者的隐私,仅需要对使用者眼睛到书本距离进行数据采集监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毫米波成像雷达预防近视的方法,通过大数据自学习,建立人脸位置和雷达探测多目标的数学模型,进而对脸部位置进行识别,来判断是否读书时眼睛离书本过近进行预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毫米波成像雷达预防近视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通过基于毫米波雷达芯片的雷达系统对一定范围内的目标进行3D原始数据采集;
S2:对多个环境下的多个样本的原始数据进行过滤;
S3:将步骤S2过滤后的多个环境下多个样本的原始数据进行汇总,分类;通过大数据学习,得到不同维度雷达数据信息和眼睛距离书本距离的关联函数;
S4:通过步骤S3得到的关联函数得到眼睛与书本之间的距离,来判别是否需要报警。
所述的雷达系统包括60GHz雷达AIP芯片、电源模块、WIFI无线通信模块、flash数据存储模块、中央控制器和报警模块,所述的雷达AIP芯片集成有4路发射4路接收的天线单元、高带宽扫频射频前端模块以及内嵌雷达算法硬件加速的处理器模块,所述的WIFI无线通信模块将步骤S4中是否报警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由中央控制器控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
所述的报警模块为灯光感应报警装置。
所述步骤S1中,3D原始数据包括有多目标的水平角度θ={θ1,θ2,θ3,…}、俯仰角度ψ={ψ1,ψ2,ψ3,…}和径向距离 R={r1,r2,r3,…};雷达系统测量角度精度≤0.1º,距离精度≤ 1cm。
所述雷达系统的放置场景为课桌前方,雷达探测区域指向正前方,径向探测距离范围为 5cmR50cm, 水平角度探测范围为 -20ºθ20º,俯仰角度探测范围为 -10ºψ45º ,将范围以外的目标进行过滤。
所述步骤S2中,多个环境包括在不同类型、不同尺寸和高度的课桌上放置不同的物品;不同的物品是指书本和文具;多个样本是指不同年龄、身高和坐姿,坐姿包括有身体坐直、标准写字和眼睛距离书本过近;在多个环境下,分别采集多个样本的三种坐姿的雷达原始数据S={(s11,s12,s13),(s21,s22,s23),…, (sN1,sN2,sN3)}。
所述步骤S3中, 将步骤S2中产生的过滤后的原始数据合集,分别输入到大数据自学习样本中,根据已知的人脸相对雷达位置()输入到自学习系统中作为确定结果;由自学习算法产生出人脸位置高度和目标原始位置之间的关系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雷舟科技有限公司;魏英,未经宁波雷舟科技有限公司;魏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33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