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缝气浮单元及其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6894.5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4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延芳;樊喜刚;穆荣军;齐乃明;昝焕文;杨云飞;侯永锋;周广平;赵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2/06 | 分类号: | F16C32/06;B28B23/00;B29C39/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杨晓辉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缝气浮 单元 及其 成型 方法 | ||
微缝气浮单元及其成型方法,属于静压气浮领域。本发明解决了小孔节流气浮单元缝隙通过能力差、存在涡流干扰,以及多孔质气浮单元脱落粉末污染环境的问题。本发明微缝气浮单元,包括上壳体、导气腔和具有狭缝的底板;其中,狭缝的形状为蜂窝状,狭缝的宽度为毫米级;上壳体盖合在具有狭缝的底板上,且二者底面平齐;导气腔设置在具有狭缝的底板上,且导气腔与狭缝连通;底板和导气腔的外部与上壳体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浇筑材料,导气腔通过进气通道与上壳体外部连通。本发明主要进行气浮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静压气浮领域。
背景技术
静压气浮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气体润滑技术,能够实现两个相对运动部件的非接触、近零摩擦的相对运动,基于静压气浮技术的气浮单元在精密仪器等领域应用广泛。传统的静压气浮单元分为小孔节流的气浮单元和多孔质的气浮单元。
小孔节流的气浮单元垂直于工作平面加工小孔,气体通过小孔后在工作平面形成高压气膜,使气浮单元悬浮。受限于加工工艺和成本,小孔直径通常为亚毫米级,气体通过小孔的流阻低,小孔轴线于工作平面的垂直度也难以保证。流阻低导致气浮单元的小孔在通过气浮平台拼接的缝隙时,气膜迅速泄压,气浮单元失去承载能力;垂直度差导致气流通过小孔后存在平行工作平面的切向气流,形成涡流干扰,引起气浮单元旋转运动。
多孔质的气浮单元通过烧结工艺在材料内部形成纳米级别的孔隙,气体通过孔隙并在工作平面形成高压气膜。多孔质材料的孔隙很小而且数量极多,流阻大且带来均化效应,因此,多孔质静压气浮单元通过气浮平台拼接缝隙时几乎没有泄压,且涡流干扰很小。但是,由于烧结工艺的限制,成本高,而且烧结成型的材料结构强度低,存在脱落粉末,在精密仪器和净化环境应用中会污染环境,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因此,亟待开发新的静压气浮单元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小孔节流气浮单元缝隙通过能力差、存在涡流干扰,以及多孔质气浮单元脱落粉末污染环境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缝气浮单元及其成型方法。
微缝气浮单元,包括上壳体1、导气腔2和具有狭缝3-1的底板3;其中;狭缝3-1的形状为蜂窝状,狭缝3-1的宽度为毫米级;
上壳体1盖合在具有狭缝3-1的底板3上,且二者底面平齐;
导气腔2设置在具有狭缝3-1的底板3上,且导气腔2与狭缝3-1连通;
底板3和导气腔2的外部与上壳体1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浇筑材料,导气腔2通过进气通道5与上壳体1外部连通;
流经狭缝3-1的气流喷射方向垂直于工作平面。
优选的是,上壳体1上还设有压紧柱1-2,压紧柱1-2位于导气腔2上方,且挤压在上壳体1的内壁与导气腔2之间。
优选的是,具有狭缝3-1的底板3、导气腔2和浇筑材料的材质相同。
优选的是,狭缝3-1的宽度范围为从0.01mm至0.05mm。
微缝气浮单元的成型方法,该成型方法是基于上壳体1、上基板6、铝蜂窝芯7和下模板4实现的;上壳体1上设有浇筑孔1-1,上基板6为平板型基板、且其上设有孔状结构,且上设有限位柱6-1;
该成型方法的实现方式包括:
步骤一、将上壳体1扣合在下模板4上,且上基板6和铝蜂窝芯7设置在上壳体1和下模板4之间的空腔内,且上基板6位于铝蜂窝芯7上方,上基板6上的限位柱6-1贯穿上壳体1,并伸出至上壳体1外,通过限位柱6-1对上壳体1进行限位;
步骤二、通过浇筑孔1-1浇筑浇筑材料,使浇筑材料填充上壳体1和下模板4之间的空腔、上基板6上的孔以及铝蜂窝芯7上的窝孔7-1,待浇筑材料固化后拆除下模板4,并对浇筑后的铝蜂窝芯7的底面进行研磨,使其平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68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