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吸能区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6418.3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7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石登仁;潘晖;李云;陈钊;林伟雄;张霖;段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B62D65/0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杨培权 |
地址: | 545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吸能区 设计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吸能区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赋予待设计车辆的各预设吸能区域内部件初始刚度以及初始长度;基于壁障或者测试台车对待设计车辆进行偏置碰撞测试;获取各预设吸能区域的截面力以及总动能,并获取轮胎压缩状态;根据初始长度以及轮胎压缩状态选取预设调整策略;根据总动能以及截面力通过预设调整策略对目标吸能区域内部件的初始刚度以及初始长度进行调整,得到待设计车辆对应的吸能区域设计参数。通过上述方式,通过进行偏置碰撞测试,根据初始数据以及轮胎压缩状态选择不同的调整策略,对零部件刚度以及长度进行调整,考虑了吸能区域零部件的刚度以及尺寸布局,更准确的设计出安全的吸能空间布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吸能区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2021版的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的碰撞试验中将之前的ODB(40%重叠偏置碰撞)改为了MPDB(Mobile Progressive Deformable Barrier)(两辆车以相对100kmph的速度在50%车宽上做对碰)工况,以更加全面的考察两车碰撞的兼容性,使得车辆在碰撞事故中既能保护本车乘员(耐撞性),又能减少对另一方碰撞车辆造成的伤害(攻击性)。
目前汽车碰撞吸能的设计与计算一般将驾驶舱(前围板为基准)前面的区域视为吸能区,尽量增大变形和压溃量,增加能量吸收和缓冲;后面的区域为保护区,尽量减少变形,保证乘员舱的完整性。现有的吸能区一般将前面区域又分为3个区。1区,2区和3区。纵向空间分别为D1,D2,D3,对应的刚度分别为K1,K2,K3,对应的截面力为F1,F2,F3。各区所吸收的能量为Q1=F1*D1;Q2=F2*D2;Q3=F3*K3。
在汽车设计时,各个零部件、各区域的长度以及刚度仅凭机舱的布置要求确定,就无法保证汽车的安全性。而现有的偏置碰撞测试方法仅考虑是否满足吸能要求,难以为车辆设计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吸能区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的吸能区域设计方法无法保证汽车的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吸能区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赋予待设计车辆的各预设吸能区域内部件初始刚度以及初始长度;
基于壁障或者测试台车对所述待设计车辆进行偏置碰撞测试;
获取各预设吸能区域的截面力以及总动能,并获取轮胎压缩状态;
根据所述初始长度以及所述轮胎压缩状态选取预设调整策略;
根据所述总动能以及所述截面力通过所述预设调整策略对目标吸能区域内部件的初始刚度以及初始长度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待设计车辆对应的吸能区域设计参数。
可选地,所述获取轮胎压缩状态,包括:
获取受到挤压的轮胎对应的胎压以及后移量;
若所述胎压达到预设胎压阈值,则确定轮胎压缩状态为轮胎压缩至阈值状态;
若所述后移量达到预设长度阈值,则确定轮胎压缩状态为轮胎压缩至阈值状态;
若所述胎压未达到预设胎压阈值且所述后移量未达到预设长度阈值,则确定轮胎压缩状态为轮胎未压缩至阈值状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长度以及所述轮胎压缩状态选取预设调整策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64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