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镜操作器械用自动操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8735.0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7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徐敏;杨惠芳;瞿金妙;吴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许建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操作 器械 自动 操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镜操作器械用自动操控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内镜器械本体和壳体,壳体设有环形容腔、释放口、避让口,环形容腔内转动连接有卷绕转轮,壳体与卷绕转轮之间设有平面涡卷弹簧,内镜器械本体从释放口被向外牵引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卷绕转轮转动使得平面涡卷弹簧扭转蓄能;壳体上设有能够限制卷绕转轮转动的限制结构,限制结构限制卷绕转轮在环形容腔内转动的作用力大于平面涡卷弹簧带动卷绕转轮复位转动的作用力;壳体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镜管尾端的安装架,位于避让口至安装架之间的内镜器械本体长度不小于安装架至距离其最远的避让口之间的间距,壳体上设有用于牵引内镜管的操控结构。该装置能够方便实现对内镜器械的操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镜操作器械用自动操控装置。
背景技术
内镜诊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人体正常腔道或人工建立的通道,使用内镜器械在直视下或辅助设备支持下,对局部病灶进行观察、组织取材、止血、切除、引流、修补或重建通道等,以明确诊断、治愈疾病、缓解症状、改善功能等为目的的诊断、治疗措施;内镜器械通常为软管式结构,包括有活组织检查器械(活检钳)、细胞学检查器械、造影导管、异物钳、圈套器、热活检钳、电凝器、注射针、止血夹、高频电刀、导丝、取石篮、碎石器。
临床上常规的内镜器械裸露在外,而内镜器械作为一种侵入人体腔内的仪器,在护士配合操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护士佩戴手套,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也会污染手套,从而加大器械污染及交叉感染风险,并且内镜器械在使用期间不可以随意放置,而需要放回外包装或铺设无菌台,降低了手术效率,否则将会增加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镜操作器械用自动操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镜操作器械用自动操控装置,包括有成软管式结构设置的内镜器械本体和用于收纳内镜器械本体的壳体,所述内镜器械本体包括有外管件和内管件,所述壳体包括有用于收纳内镜器械本体的环形容腔,所述环形容腔内转动连接有用于供内镜器械本体卷绕的卷绕转轮,所述壳体与卷绕转轮之间设置有能够带动卷绕转轮复位转动的平面涡卷弹簧,所述平面涡卷弹簧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卷绕转轮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环形容腔连通并且用于供内镜器械本体头端伸出的释放口,所述释放口位于壳体的外轮廓侧壁上,内镜器械本体从释放口被向外牵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带动卷绕转轮转动从而使得平面涡卷弹簧在平面内扭转蓄能;
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能够限制卷绕转轮在环形容腔内转动的限制结构,所述限制结构限制卷绕转轮在环形容腔内转动的作用力大于平面涡卷弹簧带动卷绕转轮复位转动的作用力;
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与环形容腔连通并且用于供内镜器械本体尾端伸出的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与环形容腔相适配成环形结构设置并且位于壳体的端面侧壁上,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管件尾端的安装架,位于避让口至安装架之间的内镜器械本体长度不小于安装架至距离其最远的避让口之间的间距,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牵引内管件的操控结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制结构包括有设置在卷绕转轮上的限位翻边、和设置在壳体内能够与限位翻边抵接的摩擦垫、和设置在壳体上用于操控摩擦垫的操控件,所述限位翻边成环形结构并且与卷绕转轮同轴设置,所述操控件在自然状态下能够始终按压着摩擦垫抵压在限位翻边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控件包括有设置在壳体上用于供摩擦垫安装的弹性翘片、和用于操控弹性翘片的按钮,所述摩擦垫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弹性翘片的两端,所述按钮抵压在弹性翘片的中部,所述摩擦垫与按钮分别位于弹性翘片的相对两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钮的端部与弹性翘片的中间铰接设置,所述按钮和/或弹性翘片与壳体之间设置有能够带动摩擦垫弹性抵压在限位翻边上的弹性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卷绕转轮的外侧壁上环绕设置有能够供内镜器械本体嵌入的容线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87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