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超声波辅助同时提取微拟球藻蛋白和膳食纤维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308407.0 申请日: 2021-03-23
公开(公告)号: CN113367227A 公开(公告)日: 2021-09-10
发明(设计)人: 丁青芝;孙年振;骆琳;卢歆怡;任晓锋;马海乐;容格清;程巧玉;熊天成;苏晓东;费诗璐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主分类号: A23J1/00 分类号: A23J1/00;A23L33/21;A23L5/20;A23L5/30;A23L2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2013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利用 超声波 辅助 同时 提取 微拟球藻 蛋白 膳食 纤维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利用超声波辅助同时提取微拟球藻蛋白和膳食纤维的方法,涉及蛋白和膳食纤维的提取技术领域。包括脱脂,破壁,双酶酶解,灭酶,固液分离,蛋白提取,分离可溶性膳食纤维,脱除重金属等步骤;本发明所述方法操作简单,蛋白、膳食纤维提取率高,重金属含量低,一个工艺过程同时得到微拟球藻蛋白、微拟球藻可溶性膳食纤维,微拟球藻不溶性膳食纤维三个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蛋白和膳食纤维的提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超声波辅助同时提取 微拟球藻蛋白和膳食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是一种单细胞海洋藻类,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 价值。

微拟球藻富含DHA、EPA、β-胡萝卜素等,能促进婴儿大脑及视力发育,还具有降血脂、抗癌、抗炎症、延缓衰老等作用。作为一种可持续再生能源,微拟球藻具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目前微拟球藻主要用来生产生物柴油,微藻提油后将会产生大量藻渣,占原料的50%-70%。这些藻渣中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蛋白,分别占藻渣的20%和50%。然而微拟球藻细胞壁厚且致密,膳食纤维和蛋白之间结合较为紧密,导致微拟球藻膳食纤维和蛋白提取率低,纯度低。一直以来,藻渣没有得到较充分的利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 境污染。另一方面,由于水体污染及海洋生物的自身特点等原因,海洋生物及衍生物的重 金属含量超标不可避免,给海洋产物的应用带来安全隐患。

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谷物、果蔬及藻类中,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第七大营养素”。大量研究表明,膳食纤维能够降低餐后血糖 水平,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起着良好的作用;还能够吸附胆固醇、胆酸盐、亚硝酸盐等, 可以促进胆固醇及有害物质的排出。此外,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和膨胀力,能够产 生饱腹感,对肥胖症患者控制饮食有一定的作用,还具有改善肠道菌群,调节肠道功能,预防肠道疾病的作用。

微拟球藻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40%,EAAI约94%,是一种优质蛋白,在食品、医药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大多数方法,在提取膳食纤维时蛋白作为杂质除去,在提取蛋白时膳食纤维作为 杂质除去。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811172799.7报道了一种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制备方 法及其应用,中国发明专利CN111988997A报道了一种从藻类获取蛋白质或富含蛋白质的 提取物的方法、提取物及其用途,都是对单一成分的提取。中国发明专利CN109593128B公开了一种使用新鲜螺旋藻工业化联产藻蓝蛋白、螺旋藻多糖和蛋白饲料的方法,和本发明相比,该方法未考虑产品中重金属超标的问题,藻类的吸附特性使得其容易吸附生长环境中的重金属,如加工中不除去,则会影响最终产品的食用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微拟球藻藻渣利用率低,微拟球藻膳食纤维、蛋白生产成本高、提取时间 长,损耗率高,所得膳食纤维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超声波辅助 同时提取微拟球藻蛋白和膳食纤维的方法,通过超声辅助碱法提取,达到提高膳食纤维、 蛋白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的目的;采用有机酸脱除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中 的重金属,脱除效果好。所得膳食纤维、蛋白纯度高,安全性强,从而提高微拟球藻附加 值,延长微拟球藻生产链,减少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超声波辅助同时提取微拟球藻蛋白和膳食纤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脱脂:微拟球藻粉用超临界CO2除去残余脂肪,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37.5℃, 分离压力4Mpa,分离温度40℃,萃取时间2h,得脱脂微拟球藻粉;

S2.破壁:将脱脂微拟球藻粉加入水中,脱脂微拟球藻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10,超声 破壁20分钟;破壁所用聚能式超声波频率20kHz,功率1000W,破壁时间30mi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84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