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母钝化工艺及其钝化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5318.0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3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蔡景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昌顺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22/73 | 分类号: | C23C22/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11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母 钝化 工艺 及其 设备 | ||
1.一种螺母钝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1)、连接架(2)、钝化池(4)和放置筒(5),所述连接架(2)一端与导轨(1)相连接,另一端与放置筒(5)相连接,所述放置筒(5)内部设置有若干个螺母放置翻转装置,所述放置筒(5)对应螺母放置翻转装置位置开设有螺母放置口,所述螺母放置翻转装置包括上过滤网格(7)、下过滤网格(8)、推动结构和转动结构,所述上过滤网格(7)与下过滤网格(8)均位于放置筒(5)放置螺母的内腔,并且上过滤网格(7)和下过滤网格(8)分别通过第一转动体(21)和第二转动体(22)滑动设置于放置筒(5),所述第一转动体(21)和第二转动体(22)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支撑件(20),所述推动结构与上过滤网格(7)相接触,并且远离上过滤网格(7)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位于推动结构远离驱动结构的一侧,以在驱动结构推动推动结构向转动结构方向移动时,推动结构推动上过滤网格(7)与下过滤网格(8)相接触,同时推动结构和驱动结构与转动结构相接触,而驱动结构通过转动结构为推动结构提供驱动力,使得推动结构带动上过滤网格(7)与下过滤网格(8)位置发生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母钝化工艺及其钝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结构包括移动件(10)、第一转动轮(12)、第二转动轮(17)以及第一传动带(11),所述移动件(10)一端延伸至放置筒(5)的内侧,另一端延伸至放置筒(5)的内部,并且与驱动结构相连接,所述移动件(10)通过第一转动轮(12)与第一转动体(21)相接触,并且第一转动轮(12)与移动件(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12)通过第一传动带(11)与第二转动轮(17)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17)与移动件(10)转动连接,所述移动件(10)与放置筒(5)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移动件(10)向驱动结构方向移动的第一弹性支撑件(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母钝化工艺及其钝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气缸(3)、推动件(19)和第二弹性支撑件(18),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18)两端分别与推动件(19)和移动件(10)相抵接,所述推动件(19)远离移动件(10)的一侧与气缸(3)相连接,所述推动件(19)与气缸(3)连接处设置有导向件(23),所述导向件(23)靠近转动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凸起,以在导向件(23)向转动结构方向移动时,凸起与转动结构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螺母钝化工艺及其钝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第一滚轮(13)、第二滚轮(15)和第二传动带(14),所述第二滚轮(15)通过第二传动带(14)与第一滚轮(1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滚轮(13)与放置筒(5)转动连接,并且与第二转动轮(17)位置相对应,以在第二转动轮(17)向转动结构方向移动时,第二转动轮(17)与第一滚轮(13)相接触,同时导向件(23)上的凸起推动第二滚轮(15)旋转,进而第一滚轮(13)旋转带动第二转动轮(17)旋转,使得第一转动轮(12)旋转,并带动上过滤网格(7)与下过滤网格(8)位置发生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螺母钝化工艺及其钝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过滤网格(7)与下过滤网格(8)均为半圆柱结构,所述上过滤网格(7)与下过滤网格(8)与第一转动轮(12)的接触面均为弧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螺母钝化工艺及其钝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18)的刚度大于第一弹性支撑件(16)和第三弹性支撑件(20)的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螺母钝化工艺及其钝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筒(5)对应移动件(10)位置设置有遮挡件(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螺母钝化工艺及其钝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筒(5)对应螺母放置口位置转动设置有密封件(6)。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螺母钝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需要钝化的螺母进行清洗操作;
S2:将密封件(6)打开,然后把清洗后的螺母通过螺母放置口整齐放在下过滤网格(8)上,然后再将螺母放置口关闭,通过导轨(1)输送放置筒(5)放入钝化池(4)中,使得钝化涌入放置筒(5)内腔,进而对螺母进行钝化处理15分钟;
S3:通过启动气缸(3)带动推动件(19)向靠近放置筒(5)方向移动,推动件(19)带动导向件(23)移动,导向件(23)通过第二弹性支撑件(18)推动移动件(10)移动,同时第二弹性支撑件(18)的刚度大于第一弹性支撑件(16)和第三弹性支撑件(20)的刚度,使得第一弹性支撑件(16)先发生压缩变形,进而移动件(10)通过第一转动轮(12)推动上过滤网格(7)与下过滤网格(8)相互靠近,实现对螺母的夹紧固定,同时压缩第三弹性支撑件(20),移动件(10)上的第二转动轮(17)与第一滚轮(13)相接触;
S4:在增大气缸(3)的推力使得第二弹性支撑件(18)发生压缩变形,进而导向件(23)位置进一步发生移动,通过凸起与第二滚轮(15)相接触,并且推动第二滚轮(15)发生旋转,通过第二传动带(14)带动第一滚轮(13)旋转,进而第一滚轮(13)带动第二转动轮(17)旋转,第二转动轮(17)通过第一传动带(11)带动第一转动轮(12)旋转,进而第一转动轮(12)推动上过滤网格(7)发生旋转,进而带动下过滤网格(8)旋转,从而实现对螺母的翻面;
S5:控制气缸(3)带动推动件(19)向远离放置筒(5)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导向件(23)移动,使得撤去对第二弹性支撑件(18)和第一弹性支撑件(16)的压缩,进而移动件(10)位置复位,同时第一转动轮(12)位置复位,第三弹性支撑件(20)释放弹性推力推动上过滤网格(7)与下过滤网格(8)相分离,进而推动下过滤网格(8)向靠近放置筒(5)方向移动,便于继续实现对螺母另一面进行钝化操作,如此操作,可以有效的减少现有螺母跳动时,相互碰撞会碰伤或擦伤螺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昌顺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泉州昌顺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531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厂节能改造用循环水泵
- 下一篇:显示设备、控制装置及通信监测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2-00 表面与反应液反应、覆层中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处理,例如转化层、金属的钝化
C23C22-02 .使用非水溶液的
C23C22-05 .使用水溶液的
C23C22-70 .使用熔体
C23C22-73 .以工艺为特征的
C23C22-78 .待镀覆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