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端子的电线以及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3931.9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75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岩泽英彦;永野雅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24/00 | 分类号: | H01R24/00;H01R13/52;H01R13/02;H01R4/18;H01R43/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邹轶鲛;石红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电线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了防水性的带端子的电线以及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在带端子的电线中,压接端子(1)的第一筒(12)压接于电线(20)的芯线露出部(21A),压接端子(1)的第二筒(13)压接于电线(20)的覆皮部(22),至少在第一筒(12)与第二筒(13)之间的开口部(14)形成有防蚀部(30A),在覆皮部(22)的外周面配置有粘接部件(40),粘接部件(40)的基材(41)及粘接层(42、43)被第二筒(13)压接从而以弹性变形的状态被保持,粘接部件(40)的内侧粘接层(42)粘接于覆皮部(22)外周面的整周,粘接部件(40)的外侧粘接层(43)粘接于第二筒(13)的内周面(13I)的整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端子的电线以及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具有电线和压接端子的带端子的电线,该压接端子通过压接于电线的芯线露出部和覆皮部而与电线机械连接且电连接。该电线和压接端子被端子压接装置压接从而电连接。这种带端子的电线要求防止水浸入到电线的芯线露出部与压接端子之间。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通过利用光固化型的树脂(以下,防腐蚀剂)覆盖从电线的芯线露出部到覆皮侧的筒片的区域,从而抑制水从外部浸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090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这种带端子的电线必须持续防止压接加工后的水浸入。然而,在压接加工后,由于热等引起的覆皮的收缩或覆皮中所含的增塑剂的挥发等的影响,在覆皮部与压接端子之间以及固化后的防腐蚀剂与覆皮部之间,间隙有可能扩大。由此,例如水有可能从端子的后端侧浸入,并朝向芯线露出部流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端子的电线,在压接加工后,即使由于覆皮部的热、老化引起的收缩而使覆皮部与压接端子之间以及固化后的防腐蚀剂与覆皮部之间的间隙扩大,也能够抑制水从端子的后端侧朝向芯线露出部流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具有:电线,所述电线具有由导体形成的芯线和由覆盖所述芯线的周围的绝缘材料形成的覆皮部;以及压接端子,所述压接端子具有:基部,所述基部沿轴向延伸;第一筒,所述第一筒从所述基部向与所述轴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延伸,并且以将芯线露出部的外周包围的状态被压接,其中在所述芯线露出部,位于所述第一筒和所述基部之间的所述电线的所述芯线中的外周面向外部露出;第二筒,所述第二筒从所述基部向所述交叉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筒相比位于所述轴向的后侧,以将所述电线的所述覆皮部的外周包围的状态被压接;及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在所述第一筒与所述第二筒之间使所述芯线露出部和所述覆皮部向外部露出,所述带端子的电线的特征在于,形成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防腐蚀部,所述防腐蚀部至少将所述开口部覆盖,在所述覆皮部上配置有粘接部件,所述粘接部件具有基材和在所述基材的两面上形成的粘接层,并且所述粘接部件在所述第二筒压接于所述覆皮部的状态下以弹性变形的状态被保持,且内侧粘接层粘接于所述覆皮部的外周,外侧粘接层以沿着所述第二筒压接于所述覆皮部的状态下的内周面的方式粘接于所述第二筒的内周。
另外,在上述带端子的电线中,优选为,所述粘接部件在所述轴向上至少配置在从所述覆皮部和所述第二筒重叠的区域起到比所述第二筒的后端更靠后方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39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