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通孔的皮带轮解耦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3906.7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4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里亚斯·斯达夫;梅勒妮·斯利曼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6 | 分类号: | F16F15/16;F16H55/36;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4 | 代理人: | 于天奇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皮带轮 解耦器 | ||
皮带轮解耦器(2)具有通孔(17),该通孔由在多个构件(12)中的重叠开口(16)构成,其中防脱离地容置有封闭构件(18),所述封闭构件具有闭合的侧面(19),用于防止颗粒在开口(16)的区域中渗透到构件(12)之间。同时,封闭构件(18)形成通风通道(20),气流(25)可以穿过所述通风通道,以便例如冷却扭振减振器(3)。该设计特别是在例如机动车的结构空间不足并且扭振减振器(3)无法自由环流时,即这个扭振减振器例如以靠近发动机的方式构建,使得扭振减振器(3)位于例如内燃机的发动机与皮带轮解耦器(2)之间时,较为有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供流体流过的通孔的皮带轮解耦器。所述皮带轮解耦器特别是用于机动车中的皮带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WO 2015/010190 A1例如揭露了用于汽车中的皮带轮解耦器。现代汽车的结构空间因所需的设备较多而变得越来越不足,因此通常需要改善设备的冷却状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问题。
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在于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本发明的其他有利技术方案参阅从属权利要求。从属权利要求中单独列出的特征可以以技术上有意义的方式彼此组合并且可以定义本发明的其他技术方案。此外,还会在说明书中对权利要求书中给定的特征进行详细说明和阐释,其中示出本发明的其他优选技术方案。
所提出的皮带轮解耦器包括多个构件,所述多个构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与可绕旋转轴旋转的轴体连接的轮毂、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其中所述轮毂与所述输入部件或所述输出部件以传递扭转的方式连接,其中至少两个构件具有彼此重叠以形成穿过皮带轮解耦器的通孔的至少一个开口,其中封闭构件防脱离地插入所述通孔中,所述封闭构件径向地在外部受闭合的侧面限制,所述侧面在内部定义一个贯穿的通风通道,通过这个通风通道,皮带轮解耦器对于流体而言是可流过的。
所述皮带轮解耦器优选用于汽车中。在将作用力从通过轮毂与轴体(例如内燃机的驱动轴)连接的输入部件传递至通过牵引件、特别是皮带传递作用力的输出部件时,皮带轮解耦器使得旋转不平衡减少。为此,在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构建有弹簧装置,在输出部件因扭转振动而相对输入部件被偏转时,这个弹簧装置产生复位力。传递扭转的连接指的是轮毂的旋转会引起相应构件(例如输入部件)的旋转。特别是存在抗扭连接。
术语“防脱离”指的是无法在无损的情况下从通孔移除封闭构件。所述通孔可以具有任何形状,特别是呈圆柱形、立方形或具有椭圆形横截面的圆柱形。封闭构件的形状相应地适配。各个构件中的开口部分或完全重叠并形成一个通孔,这个通孔沿旋转轴的方向穿过皮带轮分离器。封闭构件具有闭合的侧面并且在端面上打开,使得通风通道径向地在外侧闭合并且轴向地在端面上打开。优选构建有多个通孔。优选在每个通孔中构建有相应的封闭构件。所述封闭构件特别是由金属、优选钢和/或塑料构成。所述轮毂特别是具有与轴体的外齿系对应的齿结构。
所述输出部件优选不具有相应的开口。所述构件优选还包括膜片弹簧、中间盘以及/或者用于构成中间盘的单个或所有中间盘构件。
所述封闭构件允许形成穿过皮带轮解耦器的通风通道并且同时通过闭合的侧面防止颗粒或污物渗透到这些构件之间,这些构件的开口形成所述通孔。空气可以作为流体流过通风通道,以便能够用作用于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而空气中携带的颗粒不会积聚在这些构件上或这些构件之间,所述通孔延伸穿过这些构件而延伸。
所述封闭构件优选至少局部构建为空心圆柱体。这个空心圆柱体可以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横截面。空心圆柱易于制造并且可以简单地安装在通孔中。
所述封闭构件优选在所述通孔中以材料接合的方式与所述构件连接。材料接合的连接,例如焊接、钎焊或粘合合连接,是易于建立的,因此封闭构件可以可靠且防脱离地固定在通孔中。就此而言优选的是,所述封闭构件粘合到所述通孔中。在这个封闭构件由塑料构成的情况下,这是特别有利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9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