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学习的文献表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7711.1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9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程章林;杨之光;奥利夫·马丁·多伊森;潘光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40/205 | 分类号: | G06F40/205;G06F40/289;G06F40/30;G06N3/046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但念念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学习 文献 表征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文献表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对待表征文献进行解析,获得待表征文献的关键词、作者列表及多个文本信息;将每一个文本信息和关键词输入至结合关键词注意力机制的网络模型中,获得每一个文本信息的第一特征向量;将作者列表、每一个文本信息依次输入至第一特征提取模型,获得作者列表、每一个文本信息的第二特征向量;将第一特征向量、第二特征向量输入至融合网络模型中进行融合,获得待表征文献的表征向量。本发明提出的文献表征方法充分利用关键词信息且同时考虑文献的多个文本数据并针对不同的文本数据采用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从而有效提升文献向量化表征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文献表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文献数量的快速增长给当前的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快速筛选优质文献以及如何快速理解分析文献是科研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难题。专业的科研工作者一般会通过对文献的分类、检索、推荐、自动化生成摘要等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而上述各个文献处理任务中,文献表征(Paper Representation)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简而言之,文献表征就是会为每一篇文献生成一个数学上的向量化表达,将非结构化数据的文献转化为结构化的向量,以向量衡量不同文献之间的相似度,以便下游的各项文献处理任务使用。因此,如何更好的使用向量表征文献,是提升各类文献处理任务效果的重要方向。
目前文献的向量表征方法主要包括Author2Vec和Cite2Vec,其中,Author2Vec通过作者合作网络和文章摘要构造作者向量表征,借此表达论文,能够用于论文分类、论文推荐等;Cite2Vec基于Word2Vec利用引用论文的摘要信息构造被引文献的向量表征,可用于文献语义表征和语义检索。但是,Author2Vec和Cite2Vec并没有考虑其他文本数据,并且Author2Vec中作者向量到文献向量的转换比较简单粗暴,损失了大量信息,而Cite2Vec中的摘要使用Word2Vec提取信息,不能适用于一词多义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文献表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同时考虑文献的多个文本数据且针对不同的文本数据采用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文献向量化表征的精度。
本发明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为:基于深度学习的文献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文献表征方法包括:
对待表征文献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待表征文献的关键词、作者列表及多个文本信息;
分别将多个文本信息中的每一个文本信息和关键词输入至结合关键词注意力机制的网络模型中,获得每一个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一特征向量;
将作者列表、多个文本信息中的每一个文本信息依次输入至第一特征提取模型,分别获得作者列表、每一个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二特征向量;
将每一个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一特征向量、第二特征向量以及作者列表对应的第二特征向量输入至融合网络模型中进行融合,获得所述待表征文献的表征向量。
进一步地,所述结合关键词注意力机制的网络模型包括第二特征提取模型、第一池化层、关键词特征提取层、第二池化层,分别将多个文本信息中的每一个文本信息和关键词输入至结合关键词注意力机制的网络模型中,获得每一个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一特征向量,包括:
分别将多个文本信息中的每一个文本信息输入至第二特征提取模型,获得每一个文本信息对应的多个特征向量;
将每一个文本信息对应的多个特征向量输入至第一池化层,获得每一个文本信息对应的池化特征向量;
分别将每一个文本信息对应的多个特征向量、关键词输入至关键词特征提取层,获得每一个文本信息对应的结合关键词注意力机制的多个特征向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77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普外科临床创伤手术装置
- 下一篇:一种门把手及其推拉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