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离子型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6281.1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9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郭远新;胡振文;李秋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D1/004 | 分类号: | B03D1/004;B03D1/02;B03D1/16;B03D101/02;B03D101/04;B03D10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盛君梅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型捕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方法公开了一种用于粉煤灰浮选的非离子型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取餐厨废油上层清液,滤除杂质,去除挥发分,得处理后餐厨废油;2)将所述处理后餐厨废油、无水乙醇和浓硫酸混合,于60‑100℃条件下,搅拌至反应完全,得反应混合物;3)以萃取剂萃取反应混合物,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除去萃取剂,即得非离子型捕收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非离子型捕收剂及其应用,并进一步提供了利用上述非离子型捕收剂进行高炭粉煤灰浮选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利用餐厨弃油制备用于粉煤灰浮选脱炭的非离子型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粉煤灰是煤炭燃烧后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符合要求的粉煤灰被广泛的应用于水泥和混凝土领域中做矿物掺合料,不仅节省自然资源,更能提高水泥和混凝土制品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而不满足要求且未经处理的粉煤灰不仅会大量堆积占用土地资源,还会污染空气和地下水资源。当粉煤灰用于水泥和混凝土制品时,其中未燃尽的炭会使制品吸水量增加和制品降低,故用于矿物掺合料的粉煤灰烧失量越低越好。我国火力发电厂所使用的锅炉一般燃煤效率较高,产生的粉煤灰烧失量较低,可直接作为矿物掺合料使用。但除此以外,我国仍然存在大量燃烧技术落后,燃煤效率低下的锅炉。这些锅炉由于燃烧效率的低下,产生的粉煤灰中会含有大量的未燃尽炭,以致粉煤灰无法达到作为矿物掺合料使用的最低标准,这部分粉煤灰不仅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其中未燃尽的炭更是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
餐厨废油则是社会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废弃动植物油脂的混合物,我国餐厨废油的年均产量高达500万吨以上。餐厨废油不但酸值相对较高,其中还包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若不经合理的处理,同样也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浮选剂中的捕收剂作用是改变矿物的表面性质,使得矿物表面由亲水憎油转变为憎水亲油,是矿物浮选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传统的捕收剂主要为石油化工产物,随着近年石油储备量的不断消耗,石油价格和需求量的不断上涨,造成石油加工后的各种副产物价格也不断增加,使用传统捕收剂的成本也越来越高。除此以外,环境保护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石油产品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的捕收剂来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高炭粉煤灰难以利用,石油化工类捕收剂性价比低,以及餐厨废油产量大,难以处理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餐厨废油制备用于高炭粉煤灰的非离子型捕收剂的方法,其优点为采用废弃的餐厨废油,浮选效果好,成本较低,且为环境友好型,适宜大规模推广。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用于粉煤灰浮选的非离子型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取餐厨废油上层清液,滤除杂质,去除挥发分,得处理后餐厨废油;
2)将所述处理后餐厨废油、无水乙醇和浓硫酸混合,于60-100℃条件下,搅拌至反应完全,得反应混合物;
3)以萃取剂萃取反应混合物,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除去萃取剂,即得非离子型捕收剂。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1)中,通过0.045方孔筛滤除杂质,然后通过蒸馏去除挥发分;所述挥发分包括醇和水。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2)中,餐厨废油1-3体积份,无水乙醇1-3体积份,浓硫酸0.02-0.06体积份。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2)中,通过水浴或油浴加热。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搅拌的速率为800-1200r/min。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3)中,所述萃取剂选自乙酸乙酯、石油醚或乙醚中的任一种。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3)中,萃取剂是通过旋转蒸发器或氮吹仪去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62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