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像素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4987.4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6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金玄俊;郑浚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33 | 分类号: | G09G3/32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梁洪源;康泉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显示装置 及其 像素 | ||
本发明涉及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像素。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包括:电容器;第一晶体管;包括接收栅写入信号的栅极的第二晶体管;包括接收扫描信号的栅极的第三晶体管;包括接收栅初始化信号的栅极的第四晶体管;包括接收第一发射信号的栅极的第五晶体管;包括接收第二发射信号的栅极的第六晶体管;以及发光二极管。扫描信号和栅写入信号可以被以第一频率提供,并且第一发射信号、第二发射信号和栅初始化信号可以被以高于第一频率的第二频率提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构思涉及显示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像素。
背景技术
诸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可以以大约60Hz或更高的恒定帧速率(或恒定帧频率)显示图像。然而,由主机处理器(例如,图形处理单元(GPU)和/或图形卡)将帧数据提供到OLED显示装置的渲染过程的帧速率可能与OLED显示装置的帧速率(或刷新速率)不同。具体地,当主机处理器向OLED显示装置提供需要复杂渲染的用于游戏图像(游戏图像)等的帧数据时,帧速率失配可能加剧,并且在边界线是由OLED显示装置的图像中的帧速率失配引起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撕裂现象。
为了防止或减少撕裂现象,可以使用可变帧模式(例如,自由同步、G同步等),其中主机处理器通过改变每个帧时段中的空白时段的时间长度(或持续时间),以可变帧速率(或可变帧频率)将帧数据提供到OLED显示装置。支持可变帧模式的OLED显示装置可以与可变帧速率同步地显示图像,从而减少或防止撕裂现象。
然而,在以可变帧模式操作的OLED显示装置中,即使输入图像数据表示恒定的灰度级,OLED显示装置的亮度也可能随着空白时段的时间长度的改变而不保持恒定。
发明内容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即使驱动频率改变也具有基本上恒定的亮度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即使驱动频率改变也能够具有基本上恒定的亮度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该像素包括:电容器,该电容器具有耦接到第一电源电压的线的第一电极和耦接到栅节点的第二电极;第一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耦接到栅节点的栅极;第二晶体管,该第二晶体管具有接收栅写入信号的栅极、耦接到数据线的第一端子和耦接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第三晶体管,该第三晶体管具有接收扫描信号的栅极、耦接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和耦接到栅节点的第二端子;第四晶体管,该第四晶体管具有接收栅初始化信号的栅极、耦接到初始化电压的线的第一端子和耦接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的第二端子;第五晶体管,该第五晶体管具有接收第一发射信号的栅极、耦接到第一电源电压的线的第一端子和耦接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第六晶体管,该第六晶体管具有接收第二发射信号的栅极、耦接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和耦接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的第二端子;以及具有阳极和耦接到第二电源电压的线的阴极的发光二极管。扫描信号和栅写入信号被以第一频率提供,并且第一发射信号、第二发射信号和栅初始化信号被以高于第一频率的第二频率提供。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可以是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晶体管,并且第三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可以是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OS)晶体管。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可以是PMOS晶体管,并且第三晶体管可以是NMOS晶体管。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频率可以是固定频率,并且第一频率可以是可变频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显示装置是OLED显示装置,第二频率可以与OLED显示装置的可变输入帧频率的最大频率的两倍相对应,并且第一频率可以对应于第二频率除以N,其中,N是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最大频率的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显示有限公司,未经三星显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49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