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进行温度控制的喷射装置及后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8627.5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0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殷国旺;李建坤;王淼;蔡彦彬;张春;王雪;徐贞宇;张鲲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F01N13/14;F01N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张力波 |
地址: | 26120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行 温度 控制 喷射 装置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进行温度控制的喷射装置及后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的输水泵、三通阀一、喷射单元、蓄水壶和三通阀二,三通阀一余下的接口用于进水,三通阀二余下的接口用于出水或回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既能够改善发动机运行初期喷射单元温度过高的问题,提高喷射单元的温度控制稳定性,又解决了发动机熄火水泵停转后喷射单元温度不可控的问题,延长喷射单元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后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进行温度控制的喷射装置及后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最新排放法规要求,道路车辆:2020.07.01起实施国六A阶段排放标准,2023.07.01起实施国六B排放标准(部分地区2019.01.01实施国六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2020.12.28起按照非道路第四阶段进行信息公开,2022.12.01起560KW以下(含560KW)全面实施非道路四阶段。为了满足排放法规要求,SCR(含HSCR,SDPF等多种形式的基于SCR的集成技术方案)和其他向发动机排气中喷射催化剂或反应剂的技术方案,被广泛的应用于后处理领域,这些技术方案都需要采用电控的喷射单元来控制喷射时间和喷射量(以下简称喷射单元)。一方面高温排气对喷射单元有加热作用,另一方面喷射单元在工作过程中自身发热,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导致喷射单元温度过高,造成内部原件损坏,因此急需一套后处理温度管理系统来解决该问题。
目前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在喷射单元内部增加冷却水路,利用发动机工作时的循环冷却水带走热量,实现对喷射单元的冷却。当前方案能够解决发动机工作时的喷射单元高温问题,但是对于发动机熄火后的喷射单元温升没有解决。当发动机重负荷工作后熄火,尤其是后处理再生之后熄火,喷射单元由于热浸泡作用温度会有大幅度升高,因此急需一套温度管理系统来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进行温度控制的喷射装置及后处理系统,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进行温度控制的喷射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的输水泵、三通阀一、喷射单元、蓄水壶和三通阀二,所述三通阀一余下的接口用于进水,所述三通阀二余下的接口用于出水或回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工作时,外部的冷却水进入喷射单元内,然后从回流管进入蓄水壶内,以带走喷射单元内的热量从而实现对喷射单元的冷却;此时输水泵关闭,同时部分冷却水存蓄在蓄水壶内;但不工作时,启动输水泵,输水泵实现蓄水壶内的冷却水在蓄水壶及喷射单元之间的循环流动,保证喷射单元冷却的质量。本发明能够改善喷射单元温度过高的问题,提高喷射单元温度控制的稳定性,节约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输水泵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单元控制输水泵的启闭,实现自动控制,方便冷却喷射单元,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
进一步,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蓄水壶或喷射单元上,其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喷射单元的温度,当喷射单元的温度低于设定阈值时,控制单元控制三通阀一和三通阀二接口的切换,同时关闭输水泵,利用整机自身发动机的循环水实现喷射单元的冷却,冷却方便,节约成本;当喷射单元的温度高于设定阈值时,控制单元控制三通阀一和三通阀二接口的切换,同时启动输水泵,此时整机发动机自身的循环水停止,输水泵利用蓄水壶内的水实现喷射单元的冷却,及时降低喷射单元的温度,保证喷射单元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进一步,所述三通阀一和/或所述三通阀二为电磁阀,所述三通阀一和/或所述三通阀二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86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