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辅助生物酶法制备破壁蜂花粉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65300.2 | 申请日: | 2021-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6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叶沁;肖朝耿;卢文静;谌迪;张岑;王加俊;崔维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23L21/20 | 分类号: | A23L21/20;A23L29/00;A23L5/30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冷红梅 |
| 地址: | 3100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辅助 生物酶 法制 备破壁 蜂花粉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辅助生物酶法制备破壁蜂花粉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对蜂花粉进行超声处理,并用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进行分步酶解,从而实现蜂花粉的综合破壁处理,达到提高蜂花粉的营养素释放率的目的。本发明采用超声辅助生物酶法对蜂花粉进行破壁处理,一方面通过条件温和的生物酶法改善破壁处理中对蜂花粉的过度破坏,减少蜂花粉中的营养成分流失,提高蜂花粉营养价值和产品品质;另一方面,在保证蜂花粉营养成分的前提下,辅以超声法对蜂花粉进行破壁处理,提高了蜂花粉的破壁效率,有助于营养成分的充分释放;该方法天然、安全、效果好,将进一步促进蜂资源的综合利用。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辅助生物酶法制备破壁蜂花粉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蜂花粉是蜜蜂将采集的花粉球与花蜜、自身腺体分泌物和唾液混合形成的不规则扁圆形的球状体颗粒物。蜂花粉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例如蛋白质、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以及多酚类物质等,因而被誉为“唯一完美的食物”。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蜂产品生产和出口国,蜂花粉产量较大,出口总量呈每年递增状态。此外,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丰富,蜂源植物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全年均有花开,加之每个蜂群每年可产3-30公斤花粉,我国约有700万群蜜蜂,每年可产生蜂花粉约21万吨,是一种来源丰富的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的加强,对蜂花粉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因此,蜂花粉营养组分及应用的研究,将加速蜂花粉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开发。
蜂花粉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但是由于蜂花粉壁的存在,不仅阻碍了人体对蜂花粉活性成分消化吸收,同时也阻止了蜂花粉的高值化利用。蜂花粉破壁是指蜂花粉受到外界损伤,其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其含有的营养物质释放出来。蜂花粉破壁通常有三种形式:花粉壁自萌发孔处破裂;花粉壁其他地方破裂;花粉壁完全粉碎。通常认为,蜂花粉的结构被完全粉碎,其营养物质才能被充分释放,从而发挥最大的营养价值。
目前,蜂花粉的破壁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复合法。目前,现有的单一破壁技术有一定局限性,存在着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破壁效果低,或者严重损害营养成分等缺点。如超声破壁法的超声时间过长,会破坏蜂花粉中养成分水溶性营养成分;生物酶解法技术处理的蜂花粉破壁率较低,且发酵时间较长。因此,本发明将针对当前蜂花粉单一破壁技术破坏过度和破坏不足的问题,拟将生物酶解法辅以超声破壁法,从而克服某种单一工艺的负面影响,达到良好的破壁效果的同时,能有效的保护蜂花粉中的营养成分。
(三)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声辅助生物酶法制备破壁蜂花粉的方法,实现了蜂花粉快速高效破壁,且蜂花粉营养成分损失少的蜂花粉的综合破壁处理。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声辅助生物酶法制备破壁蜂花粉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将蜂花粉颗粒进行机械破壁处理,得到蜂花粉粉末;
(2)将步骤(1)得到蜂花粉粉末与蒸馏水按料液质量比1:10~1:30 混合,调节pH值至6.0±0.5,得到悬浮液;采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节pH值;
(3)将所述步骤(2)所得悬浮液进行于30~50℃下超声处理5~30min,得到超声处理悬浮液;超声功率为600~800W,超声的频率为 50~80kHz;
(4)向所述步骤(3)所得超声悬浮液中分步加入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摇匀后于40~70℃、pH 3~8条件下酶解10~20h,得酶解物;各酶添加量为花粉质量的1%~10%;
(5)步骤(5)所得酶解物在-80~-70℃温度下预冻18~20h,再在-60~-40℃、180~220mTorr压力条件下真空冷冻干燥70~75h,得所述破壁蜂花粉。
优选的,步骤(3)超声处理的条件为:超声功率为800W,超声频率为80kHz,超声温度为30℃,超声时间为1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53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