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医疗服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4057.2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5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朴雪;吴昌明;沙岩;吴川;丁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67/125 | 分类号: | H04L67/125;H04W4/80;G06V40/12;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徐州先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55 | 代理人: | 于浩 |
地址: | 221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技术 移动 医疗 服务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医疗服务设备,通过患者使用蓝牙将用户手部连接,并借助数据接收模块读取患者的身份信息,通过指纹采集模块录取用户的指纹信息,从而确认用户的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将引导机器人内部所规划的路线借助数据回输模块传输至用户手部中,以供患者参阅,此外借助引导机器人带领患者去往所对应的科室,并在引导机器人使用完毕后,可以通过主控制器观察引导机器人在医院内的分布位置,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将其放置到附近的集结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医疗服务设备。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给出的移动医疗的定义为,mHealth,就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主。它为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在医疗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医疗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医疗问题,移动医疗,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生活方式。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路上,人们都能够随时听取医生的建议,或者是获得各种与健康相关的资讯。医疗服务,因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加入,不仅将节省之前大量用于挂号、排队等候乃至搭乘交通工具前往的时间和成本,而且会更高效地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变治病为防病。
现有技术中,所用的移动医疗服务设备主要为用户自己的手机,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用户通过手机预约挂号后,需要在医院自助取号,并且可能出现用户不了解所在科室的位置,因此会降低用户的医疗效率。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医疗服务设备,通过患者使用蓝牙将用户手部连接,并借助数据接收模块读取患者的身份信息,通过指纹采集模块录取用户的指纹信息,从而确认用户的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将引导机器人内部所规划的路线借助数据回输模块传输至用户手部中,以供患者参阅,此外借助引导机器人带领患者去往所对应的科室,并在引导机器人使用完毕后,可以通过主控制器观察引导机器人在医院内的分布位置,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将其放置到附近的集结区域。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包括主控制器和多个引导机器人,所述主控制器和多个引导机器人之间均信号连接,每个所述引导机器人外端均信号连接有用户手部,所述引导机器人内安装有与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定位装置,所述引导机器人内设有数据接收模块和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数据接收模块外端电信连接有临时存储模块,所述指纹采集模块与临时存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临时存储模块外端信号连接有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外端信号连接有数据回输模块,通过患者使用蓝牙将用户手部连接,并借助数据接收模块读取患者的身份信息,通过指纹采集模块录取用户的指纹信息,从而确认用户的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将引导机器人内部所规划的路线借助数据回输模块传输至用户手部中,以供患者参阅,此外借助引导机器人带领患者去往所对应的科室,并在引导机器人使用完毕后,可以通过主控制器观察引导机器人在医院内的分布位置,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将其放置到附近的集结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科大学,未经徐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40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