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9526.1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3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尚旭;石兴菊;李艳红;熊伟强;谢普;梁世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 | 分类号: | H01M10/056;H01M10/052;H01M10/058;C08F283/06;C08F226/06;C08F22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态 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全固态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层、多功能中间层和负极;
所述多功能中间层的制备原料包括高分子聚合物、离子液体单体、引发剂和溶剂;
所述离子液体单体中包含至少一个不饱和的碳碳双键,所述离子液体单体选自N-乙烯基-N-丙烯基哌啶-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N,N-二乙烯基-N-甲基-(2-甲氧基乙基)铵-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或N,N-二乙烯基吡咯-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选自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碳酸丙烯酯、聚碳酸乙烯酯、聚碳酸亚乙烯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及/或,
所述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和过氧化甲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与所述离子液体单体的质量比为1:10~10:1,所述引发剂占所述离子液体单体的质量的0.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二甲基亚砜和甲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全固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层的制备原料包括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无机陶瓷氧化物、锂盐和第二溶剂;
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选自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碳酸丙烯酯、聚碳酸乙烯酯、聚碳酸亚乙烯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及/或,
所述无机陶瓷氧化物选自Li7La3Zr2O12、LiTi2(PO4)3、Li1.5Al0.5Ge1.5(PO4)3和Li1.3Al0.3Ti1.7(PO4)3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及/或,
所述锂盐选自LiPF6、LiBF4、LiCF3SO3、LiODFB和LiN(SO2CF3)2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及/或,
所述第二溶剂分别独立地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二甲基亚砜和甲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固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均包含集流体;
所述正极选自镍钴锰三元正极片、磷酸铁锂正极片或钴酸锂正极片;及/或,
所述负极选自金属锂负极片、硅碳负极片或石墨负极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固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层的厚度为10μm~200μm;所述多功能中间层的厚度为5μm~100μm。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全固态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混合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离子液体单体、引发剂和溶剂,制备多功能中间层浆料;
于所述正极上涂覆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层浆料,干燥;再涂覆所述多功能中间层浆料,加热聚合后干燥,再覆盖负极;得中间体;
对所述中间体施加压力,升温,制备全固态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952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