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软件的模块化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8730.1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0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飞;周志松;陈之楷;殷承良;龚进峰;唐风敏;华一丁;梁军;张炳力;张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8/36 | 分类号: | G06F8/36;G06F8/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驾驶 控制器 软件 模块化 实现 方法 | ||
一种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软件的模块化实现方法,包括:物理接口层、虚拟接口层以及软件应用层,物理接口层转化虚拟接口层和硬件基础层之间的标准信号和物理信号,虚拟接口层共享和交换软件应用层和物理接口层之间的信息;软件应用层由一个或多个智能驾驶功能模块组成,完成智能驾驶的功能实现。本发明能够实现智能驾驶软件的模块化开发以及在不同硬件系统上快速部署移植。该软件模块化实现系统能够在将软件功能开发与底层传感器、执行系统硬件有效隔离的同时,搭建智能驾驶功能应用软件框架,有效组织不同软件功能模块,定义不同软件模块之间接口规范,实现快速集成、迭代、测试、移植和升级,缩短智能驾驶系统的软件开发部署周期并降低系统集成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软件的模块化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智能化给汽车引入了较多高性能传感器,使得汽车具备了从感知、定位、决策、规划以及控制部分或全部功能。在功能软件开发层面,智能驾驶功能的复杂化使得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软件功能结构复杂、接口多样,软件功能与控制器、执行器硬件之间存在接口的高度关联和复杂调用;在智能驾驶功能软件控制器部署层面,自动驾驶复杂功能的引入使得单一控制器往往不能满足算力要求,存在功能软件在多个控制器上快速移植和部署的需求。现有智能驾驶软件开发体系中,功能软件与传感器、执行器调用高度耦合,功能软件结构复杂,缺乏部分功能的模块化移植和部署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软件的模块化实现方法,能够实现智能驾驶软件的模块化开发以及在不同硬件系统上快速部署移植。该软件模块化实现系统能够在将软件功能开发与底层传感器、执行系统硬件有效隔离的同时,搭建智能驾驶功能应用软件框架,有效组织不同软件功能模块,定义不同软件模块之间接口规范,实现快速集成、迭代、测试、移植和升级,缩短智能驾驶系统的软件开发部署周期并降低系统集成成本。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软件的模块化实现系统,包括:物理接口层、虚拟接口层以及软件应用层,其中:物理接口层调用物理通信接口接收来自硬件基础层的传感器系统、X控制器以及执行器的物理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标准信号给虚拟接口层;同时物理接口层通过将虚拟接口层的标准信号转化为物理信号,输出至传感器系统、X控制器以及车辆执行器系统;虚拟接口层存储和保护物理接口层和软件应用层的标准信号并在软件应用层和物理接口层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软件应用层将智能驾驶功能软件按照功能需求划分为感知融合、定位、决策规划以及控制模块,建立软件模块的标准化接口,实现车辆智能驾驶功能。
技术效果
本发明整体解决了现有智能驾驶软件系统应用功能软件与传感器、执行器高度关联耦合,无法针对不同传感器、执行器进行功能软件复用,无法将智能驾驶软件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在多个域控制器上快速模块化移植、部署的缺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传感器、执行器以及控制器接口虚拟化技术,将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传感器、执行器接口标准化,统一信号输入输出,供应用功能软件调用,有效隔离软硬件;采用功能软件模块化技术,有机独立多个软件模块,并通过统一的虚拟接口进行信息交互共享,能够实现功能软件的快速拆分和模块化部署。本发明各个软件功能模块基于虚拟接口层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换,保证了各模块之间的独立性和模块化;本发明可以提高开发过程中的软件复用率,这对于智能驾驶软件系统的最终质量和维护工作都有本质性的改变,极大地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本发明能够消除应用软件与物理硬件的耦合,使得智能驾驶的功能开发独立于传感器和控制器硬件;本发明能够实现单个或多个功能模块在多个域控制器上的模块化部署,进而实现智能驾驶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架构中的部署和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87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