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页岩气水平井连续起伏型储层水平段地质导向轨迹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6979.9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3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廖勇;赵红燕;杨国圣;李光泉;王必金;冯爱国;田海涛;陈四平;丁文龙;陈辉;张新华;沈金才;冯亦江;叶应贵;饶海涛;曾保林;石元会;徐向;叶鑫;赵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江汉测录井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G06T17/05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涂洁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页岩 水平 连续 起伏 型储层 地质 导向 轨迹 控制 方法 | ||
1.一种页岩气水平井连续起伏型储层水平段地质导向轨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依据连续起伏型储层的变化特点,结合导向井的水平段地震剖面图和地质导向模型,将目的层水平段同一顶界面入靶点表示为A1、中间起伏变化点依次表示为A2、A3、……AN-1、出靶点表示AN;将目的层水平段同一底界面入靶点表示为B1、中间起伏变化点依次表示为B2、B3、……BN-1、出靶点表示为BN,其中,N为大于2的任意整数;
二)依据待导向井水平段地震剖面图和地层导向模型分别确定目的层顶界面或底界面上相邻两点之间的分段视水平位移差L、分段高程差h、分段地层倾角α的数据;
三)当连续起伏型储层第一段为“上倾”段时,则以A1作为入靶点,水平段轨迹控制路径为A1-B2-A3-B4……,直至到出靶点AN或BN;当连续起伏型储层第一段为“下倾”段时,则以B1作为入靶点,水平段轨迹控制路径为B1-A2-B3-A4……直至到出靶点AN或BN;
四)控制轨迹进入入靶点,轨迹到达入靶点井斜角计算公式为:
γ00=90-α1-β,
式中
α1为入靶点地层倾角,其中下倾为+,上倾为-,°,
β为轨迹方向与目的层水平段地层下切夹角,β范围为1°~3°,
γ00为到达入靶点井斜角,°;
五)按照步骤三)所述的水平段轨迹控制路径,从入靶点起,前后相邻两点为一个分段,对每个分段依次进行轨迹角度控制,直至到达出靶点;
每个分段中,从前一点到达后一点所需的井斜角γ0计算公式:
h=Tanα*L,
d=h-H,
γ1=arctan(d/L),
γ0=90-γ1;
式中:
h——目的层同一界面上前后相邻两点的高程差,m;
α——分段地层倾角,°;
L——分段视水平位移差,m;
d——水平段轨迹控制路径上相邻两点的高程差,m;
H——目的层厚度,m;
γ1——消除水平段轨迹控制路径上相邻两点间同一地层界限高程差所需度数,°,且地层下倾为+,上倾为-;
γ0——到达后一点处的井斜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气水平井连续起伏型储层水平段地质导向轨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之前包括有建立地质导向模型的过程,具体为:
1)收集待导向井目的层的构造属性体和设计靶点数据,获取待导向井目的层的精细解释信息;
2)收集待导向水平井所在区域标准井、已钻直井和邻井地质资料,获取待导向井目的层综合属性信息;
3)依据待导向井目的构造数据和属性信息建立地质导向模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页岩气水平井连续起伏型储层水平段地质导向轨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之前还包括有:依据待导向井的水平段地震剖面图和地质导向模型,判断储层的起伏组合形态和规律是否满足连续起伏型储层的变化特点,若满足,则进入步骤一),所述连续起伏型储层的变化特点为“上倾”和“下倾”连续交替出现;若不满足,则按常规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页岩气水平井连续起伏型储层水平段地质导向轨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根据计算到达后一点处井斜角和到达前一点处井斜角差值,按水平段全角变化率3°/30m的控制要求,到达后一点之前完成轨迹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江汉测录井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江汉测录井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697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