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1884.8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8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齐登武;吴卫均;梁遵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平市盈嘉丰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13/02 | 分类号: | C09J113/02;C09J133/04;C09J131/04;C09J129/04;C09J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梁永昌 |
地址: | 52945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胶粘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胶粘剂,其是由组分A、组分B、消泡剂、乳化剂、交联剂、表面活性剂和去离子水制备而成;所述组分A由纳米氢氧化铝、纳米氧化铜、纳米级二氧化硅、磷酸混合而成;所述组分B由聚丙烯酸酯乳液、醋酸乙烯‑乙烯共聚树脂、聚乙烯醇、羧基丁苯胶乳混合而成。本发明不含有醛类物质,比较健康环保,符合现在所倡导的绿色环保的理念,本发明中以纳米氧化铜、磷酸、纳米氢氧化铝和纳米碳化硅作为制备环保胶粘剂的原料,显著地提高了所制备的环保胶粘剂的粘接性能,改善了其耐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指一种环保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工程机械的不断增加,对于胶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胶带封装在箱体等物品上,大部分都是采用透明胶带,这类胶带都是采用PVC材料即聚氯乙烯和增塑剂制成的,功能单一,不能杀菌,且PVC材料和胶带上的胶粘剂本身就是有毒性的,不仅难以降解,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不环保,而且对人的身体有害。因此,上述反应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环保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环保胶粘剂:其特征在于,其是由组分A、组分 B、消泡剂、乳化剂、交联剂、表面活性剂和去离子水制备而成;
所述组分A由纳米氢氧化铝、纳米氧化铜、纳米级二氧化硅、磷酸混合而成;
所述组分B由聚丙烯酸酯乳液、醋酸乙烯-乙烯共聚树脂、聚乙烯醇、羧基丁苯胶乳混合而成。
作为改进,组分A、组分B、消泡剂、乳化剂、交联剂、表面活性剂和去离子水中,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纳米氢氧化铝7-10份,纳米氧化铜7-12份,纳米级二氧化硅7-10份,磷酸6-10份,聚丙烯酸酯乳液20-25份,醋酸乙烯-乙烯共聚树脂15-20份,聚乙烯醇4-8份,羧基丁苯胶乳80-160份,消泡剂1.2-1.6 份,乳化剂1.4-1.8份,交联剂14-16份,表面活性剂1-2份,去离子水100-120份。
作为改进,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纳米氢氧化铝8-9、5份,纳米氧化铜8-10份,纳米级二氧化硅8-9、 5份,磷酸7-9份,聚丙烯酸酯乳液21-24份,醋酸乙烯-乙烯共聚树脂16-19份,聚乙烯醇5-7份,羧基丁苯胶乳100-140份,消泡剂1.3-1.5份,乳化剂1.5-1.7份,交联剂14-15.5份,表面活性剂1.5份,去离子水105-115份。
作为改进,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纳米氢氧化铝9份,纳米氧化铜9.5份,纳米级二氧化硅9份,磷酸8份,聚丙烯酸酯乳液22份,醋酸乙烯-乙烯共聚树脂17.5份,聚乙烯醇6份,羧基丁苯胶乳120份,消泡剂1.4份,乳化剂1.6份,交联剂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去离子水110份。
一种环保胶粘剂的制备方法:组分A制备步骤:按配比将纳米氢氧化铝、纳米氧化铜、纳米级二氧化硅、磷酸和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组分A;
组分B制备步骤:按配比将聚丙烯酸酯乳液、醋酸乙烯-乙烯共聚树脂、聚乙烯醇、羧基丁苯胶乳搅拌均匀,得到组分B;
第一混合步骤:将组分A和组分B混合后,再加入消泡剂,搅拌均匀,得到一级混合物;
第二混合步骤:向一级混合物中加入乳化剂和交联剂,搅拌均匀,得到二级混合物;
第三混合步骤:向二级混合物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后,得到环保胶粘剂。
作为改进,组分A制备步骤中,搅拌的转速为700-950rpm,搅拌时间为40-60min。
作为改进,组分B制备步骤中,搅拌的转速为500-800rpm,搅拌时间为5-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平市盈嘉丰胶粘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恩平市盈嘉丰胶粘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18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