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船用轴舵系产品近表面探伤缺陷的锻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1858.5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0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苏继伟;许燕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0 | 分类号: | B21J5/00;B21J5/08;B21K29/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桂琴 |
地址: | 115004 辽宁省营***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船用轴舵系 产品 表面 探伤 缺陷 锻造 方法 | ||
一种改善船用轴舵系产品近表面探伤缺陷的锻造方法,包含以下工艺步骤:(1)钢锭加热至1270℃±10℃;(2)采用两镦两拔工艺进行锻造,第一次拔长采用WHF法,拔长6‑8道次,单道次压下距离为钢锭原始截面尺寸的0.17~0.19倍;第二次拔长采用KD法,拔长4‑6道次,单道次压下距离为钢锭原始截面尺寸的0.17~0.19倍;终锻温度为850~900℃,停锻温度≥800℃;(3)锻后采用风冷方式冷却后入炉执行热处理工艺。本发明提高了船用轴舵系锻件产品近表面探伤合格率,降低了产品的废品率,提高了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锻造方法,尤其是一种改善船用轴舵系产品近表面探伤缺陷的锻造方法。
背景技术
船用锻件主要分为三大类,主机锻件、轴系锻件和舵系锻件。其中舵系锻件主要为舵杆和舵销等。随着造船工业的高速发展,对于船用锻件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以往产品质量可以满足用户要求,但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用户产品质量要求尤其是探伤要求更加严格,由于轴舵系锻件均为碳锰钢材质,易于产生偏析,易于出现探伤不合情况。
长期以来,碳锰钢锻件产品经过热处理和加工之后,常常发生探伤不合的情况,导致产品报废,甚至有时合格率仅达到29%,给企业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并且此类锻件交货期比较短,如果探伤不合格,再重新进行补制,生产周期比较长,常常导致用户抱怨,甚至有时由于等着交货,导致整条船生产暂停。经过解剖分析,这些探伤不合的缺陷均为锻件的近表面,距离皮下10-200mm之间分布着密集型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船用轴舵系产品近表面探伤缺陷的锻造方法,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善船用轴舵系产品近表面探伤缺陷的锻造方法,包含以下工艺步骤:
(1)钢锭加热至1270℃±10℃,保温时间1.2~1.5h/100mm;
(2)采用两镦两拔工艺进行锻造;
第一次拔长采用WHF法,采用1200 mm平砧拔长6-8道次,单道次压下距离为钢锭原始截面尺寸的0.17~0.19倍,每道次压完后翻转90°再压下一道次;
第二次拔长采用KD法,采用900mm上下V砧拔长4-6道次,上下V砧的开口角度为110-126 °,每道次压完后翻转90 °再压下一道次。单道次压下距离为钢锭原始截面尺寸的0.17~0.19倍;
终锻温度为850~900℃,停锻温度≥800℃;
(3)锻后采用风冷方式冷却至400~450℃后入炉执行热处理工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由于铸锭过程中冷却的不均匀,钢锭及钢坯产生疏松及偏析等缺陷,本发明的加热温度,有利于改善偏析程度,对于原材料近表面缺陷焊合起到重要作用。(2)采用两镦两拔的锻造工艺,改进的WHF法与KD法结合的拔长方式,有利于表面缺陷的焊合,并且保证心部缺陷质量稳定。(3)本发明终锻温度有利于减轻表面应力的产生,防止近表面缺陷已经焊合,又因为产生较大的应力导致后期开裂;并且与锻后风冷方式结合,防止产生晶粒粗大的组织。
本发明通过改变加热及锻造工艺,降低了船用锻件中间轴、舵杆和舵销等产品的近表面探伤不合问题,提高了探伤合格率,降低了产品的废品率,提高了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生产材质为40Mn-C的中间轴为例,改善船用轴舵系产品近表面探伤缺陷的锻造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取截面尺寸(即直径)1800mm的钢锭,加热至1260℃保温21.6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18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