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弹的尾罩滞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6859.0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4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富生;陈华;周凯;王俊善;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
主分类号: | F41F1/00 | 分类号: | F41F1/00;F42B1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董婕 |
地址: | 43004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弹 滞留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导弹的尾罩滞留装置,涉及导弹发射技术领域,包括:发射筒;导向组件,其包括多个环形分布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安装在所述发射筒内壁上,且所述导向件与所述发射筒的轴线平行;至少两个由吸能材料制成的缓冲条组,所述缓冲条组包括两个相背设置在所述导向件两侧的缓冲条,且所述缓冲条靠近所述导向件的上端设置;同时,所述导向件上至多设一所述缓冲条组。本申请结构简单,且能够快速、可靠、平稳、安全地将导弹的尾罩滞留在发射筒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导弹发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弹的尾罩滞留装置。
背景技术
冷发射导弹在发射筒底部的弹射动力装置产生的高压气体作用在尾罩上,进而将放置在尾罩上的导弹向外弹出,以使得导弹在脱离发射筒时具有初速度。在导弹出筒后,还需要及时进行尾罩与导弹的分离,以使得发动机正常点火。目前,常规的导弹与尾罩分离发生导弹出筒后,在发动机点火产生的燃气流作用下,尾罩加速跌落易导致周围设备发生损毁。
基于此,晁锐等人提出了《一种滞留式尾罩分离技术》,该技术表明了滞留式尾罩分离方案是可行的,主要是采用钢丝绳牵拉尾罩使得尾罩滞留在发射筒内的技术方案,然而该技术仅进行了初步可行性分析,工程实现中的具体细节并未研究。
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大冲量碰撞制动缓冲的滞留式尾罩分离装置,属于导弹发射技术领域,滞留式尾罩分离装置包括:容纳壳体、金属剪切片组、定位块、传力座及限位柱;尾罩安装在导弹弹体的外圆周面;导弹弹体和尾罩均安装在发射筒内;传力座的一侧的竖直部分与尾罩相对,另一侧的水平部分与金属剪切片组的长金属片相对;定位块安装在传力座的水平部分上表面,两个以上的限位柱的一端安装在定位块中,另一端穿过金属剪切片组的通孔;容纳壳体为两个侧面开口和一个端面开口的壳体,容纳壳体通过其端面开口扣装在定位块、金属剪切片组上后,与发射筒固定连接。
该相关技术中主要采用剪切金属片的方式实现尾罩的缓冲制动,且存在制动过程中平稳度不够的弊端。故而本申请旨在研发出一款既能够快速、平稳、可靠地实现在发射筒内实现尾罩的分离。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弹的尾罩滞留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尾罩在发射筒中制动不够平稳的弊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导弹的尾罩滞留装置,包括:
发射筒;
导向组件,其包括多个环形分布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安装在所述发射筒内壁上,且所述导向件与所述发射筒的轴线平行;
至少两个由吸能材料制成的缓冲条组,所述缓冲条组包括两个相背设置在所述导向件两侧的缓冲条,且所述缓冲条靠近所述导向件的上端设置;同时,所述导向件上至多设一所述缓冲条组。
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缓冲条组沿所述发射筒的周向均匀分布,且多个所述导向件沿所述发射筒的周向均匀分布。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导向件,其中,两个相对的所述导向件为第一导轨,另外两个相对的所述导向件包括:
-安装有所述缓冲条的导轨式的“工”字型安装座;
-第二导轨,其顶端与所述“工”字型安装座的底端对接,且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工”字型安装座上远离所述发射筒的一面共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字型安装座远离所述发射筒的一面为平面,靠近所述发射筒的另一面为与所述发射筒适配的弧形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条通过多个螺栓嵌设在所述“工”字型安装座中,且所述缓冲条远离所述“工”字型安装座的一面在所述“工”字型安装座外。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条在所述发射筒径向上的两个侧面均与所述“工”字型安装座之间存在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未经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68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