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控制系统和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5190.3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0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郑丽辉;金鑫君;郑丽文;张雪钊;方晓汾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00 | 分类号: | B60L53/00;B60L53/60;B60L8/00;B60L58/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郑磊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控制系统 电动汽车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和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包括:识别电池的当前电量值和判断外部条件是否满足充电条件;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向用户端发送充电请求信息或自动通过充电装置对电池进行充电:(a)电池的当前电量值小于第一预定阀值;(b)外部条件满足充电条件;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向用户端发送停止充电请求信息或自动停止电池充电:(c)电池的当前电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阀值;(d)外部条件不满足充电条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满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电动汽车的电池进行补能,满足较长的连续行驶里程的需要,降低电动汽车使用的亏电恐慌和补能焦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和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BEV)是指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动驱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目前,电动汽车因其节能、环保、经济的特点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动汽车产业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相应的电动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得到社会重视,电动汽车的缺点就是时常需要充电,如何给电动汽车是一种重要的课题,充电桩能够快速为电动汽车充电,可以有效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当下电动汽车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电动汽车因其经济、环保的特点也越来越得到人们青睐,电动汽车在未来必将成为更多人的出行工具。
电池作为电动车行驶的动力,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给车载电池充电。由于电动车的电池容量有限,在行驶一定距离后,电能耗尽而不能行驶。目前的充电桩大多安装在地面上,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时需要行驶到固定的地点,导致电动汽车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没有充电桩的地点就无法充电,续航能力较差,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
对亏电车辆进行救援的救援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道路清障车进行救援,利用道路清障车将亏电车辆拖到附近充电站进行充电,不仅救援时间长,而且相应的救援费用较高。第二种是通过移动充电车救援,移动充电车可以行驶到亏电车辆附近,然后对亏电车辆进行充电。第二种方式相比于第一种方式更为优化和方便,但依然存在救援时间长的问题,特别是交通较为拥堵的大城市,以及电动汽车拥有量较少的二三线城市,往往需要亏电车辆等待很长时间。
若电动汽车都可以对实施救援,则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救援难度、缩短救援时间,降低电动汽车使用的亏电恐慌和补能焦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充分发挥蓄电池、太阳能动力源的各自优点,使电动汽车在低污染、节能的条件下有较长的连续行驶里程的充电控制系统和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降低电动汽车使用的亏电恐慌和补能焦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控制系统,所述充电控制系统包括充电装置、PID控制器和由多组数据训练得到的BP神经网络;
所述PID控制器对所述充电装置进行闭环控制,所述PID控制器的控制参数kp、ki、kd通过所述BP神经网络进行在线自适应调整,继而使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输出至充电装置。
基于所述PID控制器的控制参数kp、ki、kd通过所述BP神经网络进行在线自适应调整,继而使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输出至充电装置。神经网络则根据所述充电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以达到准则函数最优值为目标,自动调节PID控制器的控制参数,因此,其输出为PID控制器的三个可调参数kp、ki、kd,通过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加权系数的自调整,使神经网络输出对应最优控制效果下的PID控制参数,从而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在将该充电控制系统应用至电动汽车充电时,可以多维度考虑是否出现适宜充电的条件。在现适宜充电的条件的情况下,通过PID控制器对所述充电装置的控制,可以为电动汽车的电池进行补能,以满足较长的连续行驶里程的需要,降低电动汽车使用的亏电恐慌和补能焦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51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