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尿检功能的二便自动护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5085.1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65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胡冰山;周洲;王译萱;张付超;孟巧玲;喻洪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2 | 分类号: | G01N33/52;A61B1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尿检 功能 自动 护理 设备 | ||
1.一种具有尿检功能的二便自动护理设备,包括工作头和主机,所述工作头包括底座(1-2)和槽体(1-3),所述槽体(1-3)内设有大小便传感器、排污口和多个清洗出水口;所述主机内设有控制器、净水桶和污水桶,净水桶上设有多个净水管道,净水桶通过净水管道分别与各个清洗出水口连接,污水桶通过排污管道(1-4)与排污口连接,各个净水管道上均设有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电磁阀,所述控制器与大小便传感器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体(1-3)内设有尿液采集装置(1);
所述主机内设有尿液检测装置,尿液检测装置包括尿液收集器(3)、试纸传输装置和尿检仪(4),所述尿液采集装置(1)、试纸传输装置和尿检仪(4)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尿液收集器(3)与尿液采集装置(1)通过尿液采集管道(104)连接,所述尿液收集器(3)与污水桶通过尿液排放管道连接,所述试纸传输装置用于将试纸(2)在尿液收集器(3)中取放并将试纸(2)传输至尿检仪(4);
所述尿液检测装置还包括壳体(5),尿液收集器(3)、试纸传输装置和尿检仪(4)均设于壳体(5)内;
尿液收集器(3)上设有尿液入口(31)、尿液出口(32)和试纸入口(33),所述尿液入口(31)通过尿液采集管道(104)与尿液采集装置(1)连接,所述尿液出口(32)设于尿液收集器(3)的底端,尿液出口(32)通过尿液排放管道与污水桶连接,尿液排放管道上设有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电磁阀,所述试纸入口(33)设于尿液收集器(3)的顶端;
试纸传输装置包括第一牵引机构(6)、第二牵引机构(7)、导向机构和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第一牵引机构(6)设于试纸入口(33)的正上方,包括2个相互对称的立板(61),2个立板(61)上分别套设有第一传送带(62),所述第一传送带(6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卡块(63),第一传送带(62)在动力系统的带动下绕立板(61)上下运动,第一牵引机构(6)的运动带动试纸(2)上下运动;
导向机构设于立板(61)底端与试纸入口(33)之间且位于第一牵引机构(6)与第二牵引机构(7)之间,导向机构在动力系统的带动下旋转某一角度后,导向机构的上端位于第一牵引机构(6)的底端,导向机构的下端位于第二牵引机构(7)的上方;
第二牵引机构(7)穿过尿检仪(4),包括1个贯穿尿检仪(4)的横板(71),所述横板(71)上套设有第二传送带(72),第二传送带(72)在动力系统的带动下绕横板(71)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第二牵引机构(7)的运动带动试纸(2)水平运动;
立板(61)、导向机构和横板(71)均安装在壳体(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尿检功能的二便自动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槽体(1-3)的底部设有尿液采集口(1-11),尿液采集装置(1)设于尿液采集口(1-11)下方,所述尿液采集装置(1)包括升降机构(101)和设于升降机构(101)顶端的采集头(102),采集头(102)的形状大小与尿液采集口(1-11)的形状大小相配合,采集头(102)的侧面设有开口(103),尿液采集管道(104)的一端与所述开口(103)连接,升降机构(101)的升降带动采集头(102)相对于尿液采集口(1-11)升降,所述升降机构(101)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尿检功能的二便自动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导向机构为导向板,且导向板的上端设有与第一牵引机构(6)相配合的弧状结构,导向板的下端设有与第二牵引机构(7)相配合的弧状结构,导向板安装在壳体(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尿检功能的二便自动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导向机构包括转向块(8)和过渡块(9),转向块(8)和过渡块(9)均安装在壳体(5)上;
转向块(8)设于立板(61)底端与试纸入口(33)之间且设于第二牵引机构(7)的斜上方,过渡块(9)设于第二牵引机构(7)和转向块(8)之间,过渡块(9)的下端设于第二牵引机构(7)的上方;
转向块(8)在动力系统的带动下转动某一角度后,转向块(8)的上端位于第一牵引机构(6)的底端,转向块(8)的下端位于过渡块(9)的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508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