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耗能减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234508.8 | 申请日: | 2021-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0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 发明(设计)人: | 傅博;刘杰僖;程宇扬;许淦;程子安;余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F16F15/023;F16F15/04;F16F9/53 |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耗能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耗能减振装置,包括顶部无盖的长方体金属框架壳、压电陶瓷板;长方体金属框架壳内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体容纳仓,两个第一液体容纳仓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液体容纳仓,每个第一液体容纳仓与第二液体容纳仓之间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液体容纳仓与第二液体容纳仓中填充有磁流变液;压电陶瓷板位于长方体金属框架壳的正上方,压电陶瓷板的下表面连接有金属活塞,金属活塞上均匀布满贯穿的小孔,金属活塞处于第二液体容纳仓的内部,金属活塞与第二液体容纳仓的内部相匹配。本发明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复合耗能减振装置,可降低多种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振动对结构本身及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耗能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各种建筑物对地震及多种荷载作用下保持自身其结构稳定性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保证各种建筑物在地震及多种荷载作用下中的稳定性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橡胶垫被布置在建筑物下方用以起到一定的减隔振效果,但橡胶垫的厚度和刚度及有效使用寿命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导致其减隔振效果非常有限,当下急需更佳有效且稳定的减隔振装置对各种建筑物进行有效的减隔振来隔离和减小多种情况下引起的振动对结构本身及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以保证建筑物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耗能减振装置,降低多种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振动对结构本身及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复合耗能减振装置,包括顶部无盖的长方体金属框架壳、压电陶瓷板;
长方体金属框架壳内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体容纳仓,两个第一液体容纳仓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液体容纳仓,每个第一液体容纳仓与第二液体容纳仓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第一液体容纳仓与第二液体容纳仓中填充有磁流变液;
压电陶瓷板位于长方体金属框架壳的正上方,压电陶瓷板的下表面连接有金属活塞,金属活塞上均匀布满均匀的小孔,金属活塞处于第二液体容纳仓的内部,金属活塞与第二液体容纳仓的内部相匹配,金属活塞的下端与第二液体容纳仓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
每个第一液体容纳仓的前壁和后壁之间设置有水平的转轴,转轴处于管道与第一液体容纳仓连接处的靠近长方体金属框架壳中部的一侧,每个转轴上套设有金属水车轮;
第一液体容纳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线圈管,每个第一线圈管内设置一个永磁铁;
第二液体容纳仓的外壁套设有第二线圈管,第二线圈管与第二液体容纳仓之间连通;
左右两侧的第一线圈管的上端分别与第二线圈管的两端连通,左右两侧的第一线圈管的下端分别与同侧的第一液体容纳仓的顶部连通。
作为优选的,长方体金属框架壳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半球形的橡胶外壳,每个橡胶外壳的上部与长方体金属框架壳的左右两侧外表面对应连接,两个橡胶外壳的下部连接有水平的橡胶底座;
每侧的橡胶外壳内壁与同侧的长方体金属框架壳外壁之间设置有剪刀撑组件,剪刀撑组件包含两个剪臂,两个剪臂的中部通过铰接轴铰接,靠近长方体金属框架壳的两个剪臂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远离长方体金属框架壳的两个剪臂分别通过金属块铰接在橡胶外壳的内壁上,自然状态下,靠近长方体金属框架壳的两个剪臂的端部与长方体金属框架壳的外壁滑动接触。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金属支座和滚珠丝杆组件;
金属支座的底部固定在橡胶底座的上表面,金属支座具有竖向空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45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