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片级纳米针尖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2359.1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6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美杰;杨晋玲;朱银芳;杨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Q70/08 | 分类号: | G01Q70/08;G01Q70/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天宇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片级 纳米 针尖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圆片级纳米针尖及其制作方法,方法包括:刻蚀硅基衬底,得到第一针尖原胚,其中,第一针尖原胚的最细处尺寸为微米或者亚微米尺度;对第一针尖原胚进行第一热氧化,去除第一针尖原胚的表面缺陷,刻蚀第一热氧化后的第一针尖原胚得到第二针尖原胚;对第二针尖原胚进行至少一次第二热氧化,使第二针尖原胚进入自限制热氧化阶段,直到第二针尖原胚的针尖曲率半径达到一临界值,得到圆片级纳米针尖,其中,每次第二热氧化后均对第二针尖原胚进行刻蚀。本发明通过高温热氧化工艺和低温热氧化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先去除纳米针尖原胚的表面缺陷,再对圆片范围内的纳米针尖尺寸进行精确控制,实现了纳米针尖的高成品率规模化制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MEMS(微机电系统)制造及工程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片级纳米针尖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材料科学、生物工程、高密度数据存储、纳米技术等领域不断发展,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一系列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相继诞生。人类实现了对导体、半导体及绝缘材料表面的原子级观察。
SPM系统通过检测扫描探针针尖与扫描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成像,其中,扫描探针是SPM系统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成像质量。扫描探针由基座、微悬臂梁和固定在微悬臂梁自由端的纳米针尖组成,其中,纳米针尖为扫描探针的最关键部件。为准确反映样品表面形貌,提高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灵敏度,应保证纳米针尖尽量尖锐。
目前,制备纳米探针的技术多种多样,例如,通过干法刻蚀、湿法腐蚀等微纳加工工艺,可以实现纳米级针尖制作,但是针尖尺度一致性和成品率依然不高,导致制作成本高;通过聚焦离子束刻蚀或碳纳米管(CNT)沉积等工艺只能实现单个纳米针尖的制备,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圆片级纳米针尖及其制作方法,用于至少部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圆片级纳米针尖制作方法,包括:刻蚀硅基衬底1,得到第一针尖原胚4,其中,第一针尖原胚4的最细处尺寸为微米或者亚微米尺度;对第一针尖原胚4进行第一热氧化,去除第一针尖原胚4的表面缺陷,刻蚀第一热氧化后的第一针尖原胚4得到第二针尖原胚5;对第二针尖原胚5进行至少一次第二热氧化,使第二针尖原胚5进入自限制热氧化阶段,直到第二针尖原胚5的针尖曲率半径达到一临界值,得到圆片级纳米针尖9,其中,每次第二热氧化后均对第二针尖原胚5进行刻蚀。
可选地,第一热氧化的温度高于或等于第二热氧化的温度。
可选地,在刻蚀硅基衬底1之前,圆片级纳米针尖制作方法还包括:在硅基衬底1上制备掩膜层2,刻蚀掩膜层2形成掩膜图形3和掩膜补偿图形10。
可选地,从圆片的边缘到中心,刻蚀尺寸渐变的掩膜图形3。
可选地,刻蚀掩膜层2形成掩膜补偿图形10包括:获取硅基衬底1不同区域刻蚀速率变化规律,计算刻蚀速率变化规律与刻蚀暴露比的关系,得到圆片不同位置的掩膜补偿图形10的尺寸。
可选地,刻蚀掩膜层2形成掩膜图形3包括:形成圆形、方形或者多边形中任意一种形状的掩膜图形3。
可选地,在硅基衬底1上制备掩膜层2包括:制备光刻胶层,氧化硅层或者氮化硅层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第一热氧化的温度范围为1000℃~1200℃,第二热氧化的温度范围为900℃~1100℃。
可选地,刻蚀硅基衬底1,得到第一针尖原胚4包括:通过干法刻蚀或者湿法腐蚀硅基衬底1,得到第一针尖原胚4;刻蚀第一热氧化后的第一针尖原胚4得到第二针尖原胚5包括:通过干法刻蚀或者湿法腐蚀第一针尖原胚4得到第二针尖原胚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23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