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风防护罩体驱动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2104.5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2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玉 |
主分类号: | B64F1/36 | 分类号: | B64F1/36;G01P5/00;G01P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罩 驱动 系统 方法 | ||
1.一种侧风防护罩体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防风罩体结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防风罩体和第二防风罩体,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场跑道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一防风罩体和所述第二防风罩体的结构相同,都由底部横板和顶部圆弧构成,所述底部横板竖立在所述机场跑道的侧面,所述顶部圆弧偏向所述机场跑道方向弯曲,所述顶部圆弧的底部与所述底部横板的顶部枢纽式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横板和所述顶部圆弧都沿着所述机场跑道的延伸方向延伸;
风力测量机构,设置在机场跑道的侧面,用于对其所在场景的风力进行测量,以获得现场测量风力;
方向识别机构,设置在所述风力测量机构附近,用于对其所在场景的风向进行识别,以获得实时识别风向;
第一分辨设备,设置在机场调度中心所在房间内,通过无线通信链路与所述风力测量机构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的现场测量风力超限时,发出第一检测信号;
所述第一分辨设备还用于在接收到的现场测量风力未超限时,发出第二检测信号;
第二分辨设备,设置在机场调度中心所在房间内,通过无线通信链路与所述方向识别机构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的实时识别风向与机场跑道的入场方向偏离度小于预设角度阈值或者接收到的实时识别风向与机场跑道的出场方向偏离度小于预设角度阈值时,发出第三检测信号;
所述第二分辨设备还用于在接收到的实时识别风向与机场跑道的入场方向偏离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角度阈值时,发出第四检测信号;
所述第二分辨设备还用于在接收到的实时识别风向与机场跑道的出场方向偏离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角度阈值时,发出第四检测信号;
编号解析机构,与机场的管控中心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的管控中心设备发送的启动控制指令中包括与所述机场跑道对应的编号时,发出使能控制信号;
嵌入式处理设备,分别与所述编号解析机构、所述第一分辨设备和所述第二分辨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使能控制信号时从休眠状态唤醒以进入工作状态,并在工作状态中接收到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且接收到所述第四检测信号时,发出罩体启动命令;
其中,所述编号解析机构还用于在接收到的管控中心设备发送的启动控制指令中未包括与所述机场跑道对应的编号时,发出禁用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防风罩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方法罩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风防护罩体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嵌入式处理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罩体启动命令时,驱动所述第二防风罩体从地面下方垂直升起到地面上方以实现对所述机场跑道右侧的防风操作;
其中,所述顶部圆弧的底部与所述底部横板的顶部枢纽式固定连接包括:在对应的防风罩体在地面上方时,所述顶部圆弧围绕枢纽式固定连接处旋转以使得其顶部位于其底部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风防护罩体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嵌入式处理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罩体启动命令时,驱动所述第一防风罩体从地面下方垂直升起到地面上方以实现对所述机场跑道左侧的防风操作;
其中,所述顶部圆弧的底部与所述底部横板的顶部枢纽式固定连接包括:在对应的防风罩体在地面下方时,所述顶部圆弧围绕枢纽式固定连接处旋转以使得其顶部位于且底部下方且紧贴所述底部横板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风防护罩体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入式处理设备还用于在接收到禁用控制信号时从工作状态进入休眠状态;
其中,所述嵌入式处理设备还用于在进入休眠状态时,不接收所述第一检测信号、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所述第三检测信号以及所述第四检测信号;
其中,所述嵌入式处理设备还用于在工作状态中接收到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时,发出罩体退出命令;
其中,所述嵌入式处理设备还用于在工作状态中接收到所述第四检测信号时,发出罩体退出命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风防护罩体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辨设备与所述风力测量机构分别内置有无线通信接口,用于实现二者之间的无线数据的交互;
其中,所述第二分辨设备与所述方向识别机构分别内置有无线通信接口,用于实现二者之间的无线数据的交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玉,未经吴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210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的扩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振幅的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