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收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热收缩透明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1522.2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6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田冠楠;谢世平;李菁;刘晓播;罗荣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长园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18 | 分类号: | C08L27/18;C08L27/16 |
代理公司: | 广东创兴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32 | 代理人: | 曹志霞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缩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透明 软管 | ||
本发明适用于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热收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热收缩透明软管,其中,所述热收缩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氟化亚乙烯基三元共聚物60‑85份、聚偏氟乙烯树脂15‑40份、润滑剂0.5‑2.5份、助交联剂1‑3份以及成核剂0.2‑0.5份。本发明所得热收缩材料具有优异的可熔融加工、高透光度、柔软、高阻燃、低温柔韧性能,在低温下仍具有良好屈挠寿命,以该热收缩材料所制备得到的热收缩软管具有极佳的光学透明度以及优异的阻燃性(符合UL224VW‑1阻燃等级),无需添加其他类型的阻燃剂,同时兼具其他氟聚合物管材对有机、无机溶剂良好的耐受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收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热收缩透明软管。
背景技术
热收缩材料,又称高分子形状记忆材料,这些材料如聚乙烯等聚烯烃材料通常都是平面线形结构,经过辐射或化学作用后变成交联的三维网状结构,利用交联后具有“记忆效应”的原理可制作热收缩管材,使其加热收缩包覆在物体外表面,起到绝缘、防潮、密封、保护和接续等作用。因此,热收缩材料在电子、电力、工矿设施、船舶、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含氟热收缩材料主要有聚偏氟乙烯材料、聚四氟乙烯以及氟橡胶,其中,聚偏氟乙烯材料在辐照后会发生晶型转变出现黄变而影响透光度;而聚四氟乙烯需要烧结成型,成型工艺复杂;氟橡胶透光度较差并且无法单独成型生产热收缩材料,需添加聚偏氟乙烯材料作为骨架材料,另外,上述含氟热收缩材料无法全面满足可熔融加工、高透光度、柔软、高阻燃、低温柔韧性能等特殊要求,仍有待提高。
由此可见,现有的含氟热收缩材料存在成型工艺复杂以及无法全面满足可熔融加工、高透光度、柔软、高阻燃、低温柔韧性能等特殊要求的问题。在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需要对热收缩套管保护的标识进行精准识别,因此,对氟聚合物热收缩套管的透光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收缩材料,旨在解决现有的含氟热收缩材料存在成型工艺复杂以及无法全面满足可熔融加工、高透光度、柔软、高阻燃、低温柔韧性能等特殊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收缩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氟化亚乙烯基三元共聚物60-85份、聚偏氟乙烯树脂15-40份、润滑剂0.5-2.5份、助交联剂1-3份、成核剂0.2-0.5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热收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所述的热收缩材料的原料配方称取,备用;
将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氟化亚乙烯基三元共聚物、聚偏氟乙烯树脂、润滑剂、助交联剂以及成核剂置于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分批倒入混合机内继续搅拌匀化,得混合物;
将所述混合物置于温度设为170-26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混炼,并经拉条、水冷、风干、切粒以及除湿处理,即得。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热收缩透明软管,所述热收缩透明软管是由所述热收缩材料经挤出成型机挤出成管状,冷却定型并收卷上盘后,经辐照剂量为8-15Mr的辐照交联处理、200-300℃温度下加热处理以及冷却定型处理而得。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氟化亚乙烯基三元共聚物、聚偏氟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复配而成的热收缩材料,具有优异的可熔融加工、高透光度、柔软、高阻燃、低温柔韧性能,在低温下仍具有良好屈挠寿命,以该热收缩材料所制备得到的热收缩软管具有极佳的光学透明度以及优异的阻燃性(符合UL224 VW-1阻燃等级),无需添加其他类型的阻燃剂,同时兼具其他氟聚合物管材对有机、无机溶剂良好的耐受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长园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长园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15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液膜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紧凑的针栓喷注器调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