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海探测灯续航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7996.3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5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涵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涵彬 |
主分类号: | G01R31/387 | 分类号: | G01R31/387;G01R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闵行区虹梅南***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海 探测 续航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探测灯续航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部焊接有垫块,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保护盒,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保护盒,所述第二保护盒的内部放置有蓄电池,所述第一保护盒的顶部固定有顶部磁铁。本发明中,通过让顶部磁铁带电,让顶部磁铁能够对底部磁铁产生一定的吸力,在底部磁铁向上运动的时候,连杆会在滑道的内部进行滑动,带动底部磁铁逐渐向顶部磁铁滑动去,连杆会带动第二连接块向上移动,当顶部磁铁与底部磁铁贴合在一起的时候,第二电线与第三电线形成一个通路,进而让位于盖板上的显示灯能够根据电量进行显示,帮助工作人员了解探测灯电源的剩余电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续航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深海探测灯续航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相对于近岸浅海区而言,大洋区的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大部分大洋表层的阳光充足,浮游植物可以在那里进行光合作用。透光层的下方是大洋最主要的部分,那里光线微弱或因无光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海底部分从大陆架以外的大陆斜坡至深度达10 000m的超深渊带,虽然深海区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区,但是,迄今人们对深海区的了解还很不充分,从科学角度看,探索深海能够帮助人类深入了解海洋的奥秘、地球的奥秘。水深超过2000米的深海,占据地球表面的3/5,无论温室气体排放的归宿,还是气候长期变化的源头,都要追溯到海水深层,海洋拥有丰富的资源供我们使用,就单说海洋的食物就是无比的丰富的,有的科学家提出海洋的食物可以解决我们食物不足的问题,并且我国的南海地区隐藏着储量巨大的自然资源,可燃冰以及石油资源的储量都是相当的丰富的,我们可以开采大量的可燃冰作为燃料解决能源不足问题和能源带来的污染问题,海洋的深处还有很多的资源超出了我们的探测能力,其中深海探测器就是我们针对深海区域进行探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由于深海的深度较深,是太阳光难以到达的地方,所以深海探测器在探测的过程中,光源是必不可少的,在深海探测器上往往会安装探测灯,以此增加探测器的探测范围,所以探测灯在运行的过程中,续航能力是检测探测灯能力的最好方式。
但是现有的检测装置:
(1)一般在检测过程中需要的电量也是直接使用探测装置本身的电量,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也会对探测器的电量发生损耗。
(2)在装置进行检测的时候,检测装置与电源连接处容易发生松动的,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3)装置的整体与探测灯的连接程度不够紧密与稳固,不利于检测装置的使用与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海探测灯续航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在检测过程中需要的电量也是直接使用探测装置本身的电量,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也会对探测器的电量发生损耗,并且在装置进行检测的时候,检测装置与电源连接处容易发生松动的,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同时装置的整体与探测灯的连接程度不够紧密与稳固,不利于检测装置的使用与安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海探测灯续航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部焊接有垫块,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保护盒,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保护盒,所述第二保护盒的内部放置有蓄电池,所述第一保护盒的顶部固定有顶部磁铁,所述顶部磁铁的顶部电性连接有第一电线,且第一电线的一端贯穿第一安装板的内部并延伸至第一安装板的外侧,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保护盒的内表面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内侧之间固定有底部磁铁,所述第一保护盒的内部设置有空腔,且空腔的内部固定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电性连接有第二电线,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块,且第二连接块位于空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底部粘附有密封垫,且密封垫位于第一安装板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涵彬,未经周涵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79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