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充电过热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4944.0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6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杜紫云;孟庆发;姜勤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紫云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M50/58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0 湖南省湘潭市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充电 过热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充电过热保护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接头,外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热片,外壳的左侧且靠近导热片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该锂电池充电过热保护装置,通过第一电磁铁带动第一磁块运行,再通过螺旋弹簧与挤压件的配合使用,当锂电池过热时,半导体制冷片因左右温差产生电,从而实现了第一电磁铁通磁排斥第一磁块运行的效果,负极板的最大电路电压大于压敏电阻的通路电压,第二电磁铁通电通磁并且吸附第二磁块向外侧移动,从而达到了在螺旋弹簧的作用下推动挤压件带动接头运行的目的,有效实现接头的弹出效果,从而实现了接头与锂电池断开连接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电池充电过热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可以实现充电,目前锂电池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锂电池的需求量也逐渐增高,在充电时锂电池容易出现发热的情况,导致电量快速的消耗,同时也降低了锂电池的安全系数。
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自身很容易发热,使得锂电池在安全上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在长期使用和过度消耗的情况下也容易使锂电池过度发热,从而降低锂电池的使用寿命,锂电池在过度发热的情况下容易使电量快速消耗,使得锂电池表面发烫,导致锂电池被烧坏的情况,同时极大的威胁到人们的安全。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锂电池充电过热保护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充电过热保护装置,具备过热保护优点,解决了锂电池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热导致锂电池烧坏,威胁人们安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过热保护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充电过热保护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接头,外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热片,外壳的左侧且靠近导热片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外壳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外壳的顶部且靠近活动槽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铁,外壳的顶部且靠近活动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正极板,外壳的顶部且靠近活动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负极板,外壳的顶部且靠近活动槽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压敏电阻,活动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块,滑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介质板,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挤压件,挤压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的螺旋弹簧,接头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大小不同的卡槽,外壳的右侧且靠近接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铁,外壳的右侧且靠近第二电磁铁的内侧活动连接有固定件,固定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磁块。
优选的,所述接头的左侧开设有对称的斜边,斜边起到方便接头插入外壳内部的作用,所述导热片的材料为金属铝且导热片形状为长方形,导热片起到导热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形状为椭圆形且半导体制冷片的尺寸小于外壳的尺寸,半导体制冷片的右侧与导热片的左侧固定连接且半导体制冷片与第一电磁铁电性连接,半导体制冷片的左侧与右侧存在温差,半导体制冷片起到产生电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活动槽的尺寸小于外壳的尺寸且活动槽的形状为长方形,活动槽起到便于滑块移动的作用,所述第一电磁铁右侧产生的磁性与第一磁块左侧的磁性相同且第一电磁铁的尺寸小于外壳的尺寸,第一电磁铁起到磁性传动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压敏电阻的最大通路电压小于通过负极板的最大电路电压,压敏电阻与第二电磁铁电性连接,压敏电阻起到连通与断开电路的作用,所述滑块的材料为硬质高强度材料且滑块的尺寸小于活动槽的尺寸,滑块起到传动以及固定各部件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电介质板的尺寸小于滑块的尺寸且电介质板的长度小于正极板的长度,电介质板起到改变电路电压大小的作用,所述挤压件的形状为“工”字型且挤压件的右侧与接头的左侧接触连接,挤压件起到传动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紫云,未经杜紫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49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