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误碰旋钮触控屏及其功能启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2500.3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0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任国栋;于金朋;初建泰;孙晓威;郭道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正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B60B19/00 |
代理公司: | 山东康桥律师事务所 37250 | 代理人: | 于娟 |
地址: | 264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误碰 旋钮 触控屏 及其 功能 启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误碰旋钮触控屏,其包括触控区域、旋钮控制区域和人体旋转感应装置,所述的旋钮控制区通过触控芯片与主机控制端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人体旋钮感应装置通过蓝牙等无线传输方式与触控芯片/主机控制端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本发明提供的防误碰旋钮触控屏由于旋钮上设置有人体旋转感应装置,可以有效的识别旋钮旋转指令是否是正常发出或者是误碰,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因外力或误触碰等因素出现的转动导致出现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误碰旋钮触控屏及其功能启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开始开发屏上旋钮技术,即将传统的物理旋钮做在了触摸屏的表面,外观更加高档,也能解决部分现有汽车导航触摸屏盲操作带来的安全问题。旋转控制按钮尽管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但是,由于大部分的旋钮没有锁定装置,旋钮很容易因外力或误触碰等因素而出现转动,导致旋钮产生了非意愿性的旋转,继而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误碰的旋钮触控屏及其功能启动方法。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误碰旋钮触控屏,其主要包括触控区域、旋钮控制区域、人体旋转感应装置和主机控制端。触控区域主要包含触控屏,旋钮控制区域主要包含控制旋钮,人体旋转感应装置贴合在控制旋钮上,控制旋钮贴合在触控屏上,且所述的控制旋钮通过触控芯片与主机控制端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所述的人体旋钮感应装置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触控芯片实现数据传递。另外,人体旋钮感应装置还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方式直接与主机控制端实现数据传递。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人体旋转感应装置为电容触摸传感器或者红外感应传感器,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对人体产生感应的装置。
从结构上看,控制旋钮包括底座、旋转部件和触控点,控制旋钮通过底座固定在触控屏上,旋转部件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触控点固定在旋转部件上,且旋转部件可绕底座的中心旋转。更具体的,所述的旋转部件包含第一紧固固件和第二紧固固件和旋转卡槽,且旋转部件通过第一紧固固件和第二紧固固件将旋转卡槽固定在底座上;第一紧固固件和第二紧固固件之间设置有旋钮轴承,第二紧固固件和第一紧固固件通过旋钮轴承可以实现旋转功能。
人体旋转感应装置贴合在控制旋钮的任意位置,例如可以贴合在控制旋钮的外表面的上表面、外表面的侧面、内表面的下表面或者内表面侧面,并且人体旋转感应装置在控制旋钮上的贴合形状为任意形状,如环状、点状、长方形、圆形、以及其他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多边形形状。
进一步的,触控点为电容性触控点,触控屏为电容性触控屏,且触控点与触控屏处于非接触状态(优选的,触控点与触控屏的距离为0.01-10mm。)。具体的,触控点可以位于旋转部件的上表面、下表面、侧面、或者设置在旋转部件内里中空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点的面积由触控芯片算法及Sensor设计确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是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误碰旋钮触控屏的功能启动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①上电后,触控芯片进行复位初始化并进行相应自检,检查正常触控区域及旋钮感应区域是否正常;
②芯片正常启动后,人体旋转感应装置按照一定的频率检测是否有人体操作或旋钮旋转动作;
③当人体旋转感应装置感应到旋钮的旋转动作是由人体触摸旋钮发出的,则人体旋转感应装置将人体的触摸信号传递至触控芯片/主机控制端,进而进行下一步指令;
④触控芯片计算出此时旋钮所在触摸屏的位置(X1/Y1),当旋钮被旋转时,触控芯片会根据触点坐标的变化,计算出旋钮正在进行的状态,如正转、反转、push等;
⑤触控芯片将此部分信息传递给主机控制端,主机控制端进行响应,启动相应的功能,如音量加减、收音机频率调整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这样一种适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误碰旋钮触控屏的功能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正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正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25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双定位的整体约束的定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筑垃圾清运专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