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口腔酸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7877.6 | 申请日: | 2021-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5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郭菁;杨茗淇;花琪;张锦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江西省口腔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353 | 分类号: | A61K31/353;A61K31/19;A61P1/02;A61K6/60;A61K6/69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徐云侠 |
地址: | 330019***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腔 酸蚀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口腔粘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腔酸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该口腔酸蚀剂包括茶黄素及羟基乙酸。本发明提供的口腔酸蚀剂,通过添加茶黄素,增强脱矿后牙本质胶原蛋白纤维的强度,抑制MMPs活性,阻断龋病的进程,同时增加牙树脂充填体的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口腔粘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腔酸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肿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龋齿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病程发展而从色泽改变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
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即指寄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和时间。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糖紧紧贴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上,这种由牙齿表面解剖结构和生化、生物物理特点形成的膜,不仅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袭牙釉质和牙本质,使之脱矿,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龋病防治的目的在于终止病变过程,阻止其继续发展并恢复牙齿的固有形态和功能。由于牙齿结构特殊,虽有再矿化能力,但对实质性缺损无自身修复能力,均需根据牙齿缺损的范围、体积采用银汞或树脂材料充填术、嵌体及人造冠修复治疗,以恢复形态和功能,俗称补牙和修复。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是一类在结构上具有高度同源性以及高度保守性的分泌型或膜相关性的锌内肽酶的总称。MMPs在正常成人组织中存在,但表达和活性通常很低,在许多破坏性病理过程如慢性炎症和骨破坏等病变中的表达活性增强,它可以降解纤维蛋白、胶原酶、纤维粘连蛋白、明胶酶等细胞外基质(ECM),且在重塑正常组织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牙周组织病变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证实,而它们在牙齿发育、矿化和龋损形成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牙齿的发育是上皮-间充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介于成釉器与牙乳头之间的基底膜被认为是上皮与间充质之间信号分子的储库,调节并介导这些信号分子的传递。但当成熟的成牙本质细胞开始分泌前期牙本质基质时,基底膜就逐渐降解,变得不连续,前成釉细胞直接和成牙本质细胞相互反应,当釉基质开始分泌时,基底膜则完全消失。因此,基底膜的改建和降解在牙齿发育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基底膜的主要成分是W型胶原。目前已知MMP-2和MMP-9属于W型胶原酶,它们将天然的W型胶原分子在螺旋区的单一位点切开而形成片段。此外,它们还能降解天然的V、VH、X型胶原、明胶、弹性蛋白和纤连蛋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江西省口腔医院),未经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江西省口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78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