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部体积空间可控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2934.1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3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郝奕舟;吴永生;万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墨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48 | 分类号: | H01M4/48;H01M4/62;H01M4/38;H01M10/0525;C01B33/113;C01B33/02;C01B32/182;C01B32/194;C01B32/158;C01B32/168;C01B32/15;B82Y40/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陆丰艳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部 体积 空间 可控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内部体积空间可控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复合材料为由纳米三维石墨烯多孔颗粒、碳纳米管/导电碳纤维、纳米SiOx颗粒和无定形碳通过复合形成的二次多孔球形或类球形颗粒;
所述硅碳复合材料内部为多孔结构,外部为密实结构;
所述硅碳复合材料内部体积空间可控由纳米SiOx颗粒决定,所述纳米SiOx颗粒中0≤X<2;所述纳米SiOx颗粒粒径为30~80nm;所述纳米SiOx颗粒为多角形片状结构,片层厚度为5~25nm,片层面积为25~104nm2;
所述纳米SiOx颗粒周围均匀分布着其嵌锂时的膨胀体积空间,所述膨胀体积空间由三维石墨烯多孔颗粒、碳纳米管/导电碳纤维和无定形碳分隔开,所述纳米三维石墨烯多孔颗粒的粒径为400~500nm,所述纳米三维石墨烯多孔颗粒为石墨烯纳米片,所述石墨烯纳米片的层数为3~8层;所述膨胀体积空间由可去除无机物调控,调控的pH为4~6;
所述可去除无机物为氯化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部体积空间可控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多孔球形或类球形颗粒的粒径为0.7~30μm,容积为0.1~0.52cm3/g,孔径为2~160nm。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内部体积空间可控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三维石墨烯多孔颗粒在硅碳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含量为10~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部体积空间可控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的层数为2~4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部体积空间可控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碳纤维的管径为15~200 nm。
6.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内部体积空间可控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或导电碳纤维在硅碳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含量为1~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部体积空间可控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SiOx颗粒在硅碳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含量为25~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部体积空间可控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定形碳包覆在纳米三维石墨烯多孔颗粒和纳米SiOx颗粒的表面,厚度为5~10nm;所述无定形碳包覆在二次多孔球形或类球形颗粒的表面,厚度为3~15n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内部体积空间可控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定形碳在硅碳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含量为10~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部体积空间可控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去除无机物的粒径为10~15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墨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墨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29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