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TRBC1的人源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76023.8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9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宋献民;王皞鹏;张岩;邱士真;周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5/10;C12N5/0783;A61K3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 | 贾慧琴;包姝晴 |
地址: | 20008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trbc1 人源化 嵌合 抗原 受体 细胞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TRBC1的人源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及用途,所述的嵌合抗原受体包含scFv,scFv序列来自于鼠源抗体JOVI.1,鼠源抗体JOVI.1的CDR区移植到人源抗体框架VH1_1‑02和VK2_A17。本发明提供了抗体序列人源化、特异性识别并杀伤TRBC1+T细胞的CAR‑T产品,对于不表达TRBC1的正常细胞(包括表达TRBC2的正常T细胞),几乎不存在非特异性杀伤的情况,从而保留患者正常的细胞免疫功能,避免患者出现免疫低下或缺失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靶向TRBC1的人源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及用途。
背景技术
CAR-T细胞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将特异性抗体的单链抗原识别序列(scFv)与CD3ζ的穿膜区及包内信号序列相连,并表达于T细胞,使其具有不依赖于MHC分子的、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并杀伤肿瘤靶细胞的功能。
201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Carl June教授团队的CAR-T疗法在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治疗中获得突破:融合4-1BB(CD137)共刺激结构域的二代CAR-T细胞在患者体内实现了有效的靶细胞杀伤和长期增殖;2012年,Carl June团队使用该CAR-T产品治疗对放化疗无反应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明星小女孩”Emily,使其病情得到了奇迹般的控制:白血病完全缓解,其至今仍保持着无癌生存。
2017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了两款适用于复发难治性B细胞肿瘤的CAR-T产品,表明了社会对该新兴肿瘤治疗方法的认可与期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淋巴瘤发病年增长率为7.5%,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病例,死亡人数超过20万。近年来,我国淋巴肿瘤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该疾病发病率超过6.68/10万人,且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若将白血病和淋巴瘤,这两大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合并分析,我国每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25/12万,即每年大约有20万人罹患淋巴瘤或白血病,给百姓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恶性淋巴瘤患者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比例约占90%以上,其中我国T淋巴瘤患者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高于欧美国家的约15%。T细胞淋巴瘤(T celllymphoma)是一种侵袭性强,进展快,且对放化疗反应率低,预后差,复发率高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平均5年生存率不足25%。目前,该疾病尚无明确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案,且缺乏靶向治疗药物。因此,探索其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国内外临床与科研机构共同努力的方向。
目前正在进行临床或前临床实验的CAR-T产品大多靶向B细胞来源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靶向T细胞淋巴瘤的CAR-T产品却鲜有报道。其中,主要的困难点包括:
1.缺乏合适的肿瘤相关抗原作为靶点。由于肿瘤T细胞来源于变异的T细胞,其表面抗原与正常T细胞基本相似,缺乏特异性的肿瘤抗原。目前已见报道的,适用于T细胞淋巴瘤的CAR-T产品,或靶向T细胞共同抗原(如CD5,CD3,CD7等),在杀伤肿瘤T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患者的正常T细胞,导致患者发生获得性免疫缺失或低下;或靶向T细胞亚群的表面抗原(如CD4,CD30,CCR4等),适用范围相当有限,并存在抗原缺失、肿瘤逃逸的风险;同时,由于存在CAR-T细胞同时表达抗原的情况,还会导致CAR-T之间的“自相残杀”,降低CAR-T细胞的功能活性,影响其持续作用。
2.在以自体淋巴细胞制备CAR-T细胞的过程中,需严格避免肿瘤T细胞的污染:若在制备的CAR-T中混入了肿瘤细胞,由于CAR上识别肿瘤抗原的单链抗体序列(scFv)会与细胞自身表达的抗原结合,使其不能被其他的CAR-T细胞识别,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逃逸”与肿瘤的复发,这样的案例已在CD19 CAR-T产品的临床实践中出现过;若以异体淋巴细胞制备CAR-T细胞,则需考虑免疫排斥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60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