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机壳体铸造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4417.X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4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葛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2D17/00 | 分类号: | B22D17/00;B22D17/20;B22D17/22;B22D17/28;B22D17/30;B22D17/32;B22D43/00;B22D1/00 |
代理公司: | 绍兴普华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4 | 代理人: | 桑杨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动机 壳体 铸造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机壳体铸造系统,涉及新能源电机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壳体结构强度和轻量化平衡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熔炼炉和压铸机组件,压铸机组件包括工作台以及压铸流道系统,工作台的上方设置压铸台,压铸台压力机构驱动升降,工作台上通过模座机构安装模具;压铸流道系统包括压铸管、进液管和稳压管,稳压管呈竖直连接与压铸管的下端,稳压管的内部设置有可升降调节的稳压活塞。本发明在对电机壳体压铸过程中,对压铸的压力进行稳定控制,提高了电机壳体压铸件的机械性能,提升了整体的强度,以适用新能源汽车当中适配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机壳体铸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在提倡的环保、节能、绿色生态地球的趋势,电动汽车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越来越壮大,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电动汽车技术当中,车辆的电池组件以及电动机组件是最为重要的核心技术,其直接决定车辆的续航里程、动力参数,其中新能源的电池技术是目前行业当中大部分研发团队主要攻克的方向,在电池更轻、更小的情况下达到更大的电池容量,从而达到更长的续航历程。
但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当中,对于新能源电动机的研发较少,新能源汽车电机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性能,就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够满足长时间连续工作,以及长数年,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使用寿命,以及车辆数十万公里的连续行驶要求;为了达到更高的电动机性能要求,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电动机往往采用更加坚实的壳体,往往采用较厚的铝合金材料铸造而成,铝合金具有轻质高强的性能,能够减小电机壳体的壁厚,并在壳体内部预布置冷却管路,达到电机运行过程中散热的要求。
目前新能源电机壳体在铸造过程中,通常采用目前通用的铸造设备进行生产,无法满足汽车驱动电机的使用要求,铸造的铝水当中可能存在杂质,生产所得的铝合金壳体当中存在起泡、砂眼等缺陷,一旦该缺陷存在壳体的较薄位置,将直接影响车辆整体的行驶安全性,新能源电机壳体的技术研发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被忽略的难点。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机壳体铸造系统,提高了电机壳体压铸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了压铸的缺陷,新能源汽车电动机壳体的整体性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机壳体铸造系统,包括熔炼炉和压铸机组件,压铸机组件包括工作台以及压铸流道系统,工作台的上方设置压铸台,压铸台压力机构驱动升降,所述工作台上通过模座机构安装模具;所述压铸流道系统包括压铸管、进液管和稳压管,压铸管竖直安装于工作台的下部,用于与模具的浇口连接;压铸管的中间段连接呈水平的进液管,进液管的一端与压铸管联通,进液管的中段上部开设缺口,进液管另一端的内部安装进液活塞,进液活塞通过压铸机构进行压力推动;稳压管呈竖直连接与压铸管的下端,所述稳压管的内部设置有可升降调节的稳压活塞。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铸管的外周设置保温加热装置一,进液管的外周设置保温加热装置二,稳压管的外部设置电磁搅拌装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液管和稳压管的管径较压铸管大,进液管与压铸管的连接处形成向压铸管方向倾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压活塞通过推动机构推动,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液压杆和伺服驱动组件,所述液压杆朝上的伸缩端上安装推动板,所述伺服驱动组件安装于推动板的上部,用于调节稳压活塞的高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伺服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螺杆、螺套、齿轮组以及轴承组,所述螺杆通过轴承组转动安装在推动板上,所述伺服电机通过齿轮组带动螺杆旋转,所述螺套螺纹连接与螺杆的上端,螺套的上端从稳压管的下端伸入与稳压活塞连接;所述螺套与稳压管之间通过导向筋实现导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44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