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核酸适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5998.0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50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生;杜烨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5 | 分类号: | C12N15/115;G01N33/53;G01N33/58;C12Q1/684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姜谧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酯 抗生素 核酸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核酸适体及其应用,其包括如SEQ ID NO.11所示的序列。本发明在不依赖昂贵仪器和专业操作训练的情况下,便可便捷快速有效地检测样品中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特别针对在水体及食品中残留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测,进而可以溯源降低和防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核酸适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由于其广谱和高效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使用,导致地表水体中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浓度超标。特别是由于红霉素的滥用导致的水源污染。其在自然界中极难分解,直接破坏生态平衡和环境安全,并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影响人体的肠胃消化正常菌群系统。预防和治理污染,首先需要可行的检测方法。目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所需仪器昂贵,不适应现场快速地分析检测。因此,如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地检测出污染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核酸适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核酸适体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核酸适体,其包括如SEQ ID NO.11所示的序列。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如SEQ ID NO.11所示。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
上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核酸适体在检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红霉素。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采用纳米金比色检测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采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法。
本发明的再一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使用上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核酸适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红霉素。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其为纳米金比色检测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其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能够高亲和力高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红霉素。
2、本发明在不依赖昂贵仪器和专业操作训练的情况下,便可便捷快速有效地检测样品中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特别针对在水体及食品中残留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测,进而可以溯源降低和防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抗红霉素适体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核酸适体筛选过程中Round 20的qVCR监测结果。其中,Target eluting:靶标洗脱产物的扩增曲线;DPBS washing:对照DPBS洗涤产物的扩增曲线。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单克隆PCR鉴定结果。其中,箭头指示用于对应的克隆为阳性克隆。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Ery_06二级结构预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59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