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3558.1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4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周智锋;黄建霖;卢良杰;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 | 分类号: | B60G21/05;B60G7/04 |
代理公司: | 广西曙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2 | 代理人: | 赖立强 |
地址: | 5450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扭转 悬架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包括扭转梁焊接总成,设置在扭转梁焊接总成前端的拖拽臂前端衬套,和扭转梁焊接总成连接的轮毂组件,扭转梁焊接总成和轮毂组件之间通过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和第三衬套连接,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和第三衬套的设置位置的连线形成三角形。本发明增加的三个衬套的合理布置及其刚度特性合理设置就可以实现扭转梁悬架C特性的按需调整,提高整车操纵稳定性能,同时可以实现拖拽臂前端衬套的解耦,提高扭转梁悬架的平顺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悬架系统,更具体是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
背景技术
扭转梁悬架以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与汽车后悬架系统,由于后悬架与车身连接只有左右两边一个衬套,所有的侧向力和纵向力都是由它们承担,不能单独解耦设计,衬套结构耐久设计难度大。同时扭转梁结构的先天性不足,容易产生轴转向效应,往整车过多转向发展,这对于操纵稳定性是不利的。
在扭转梁的结构研究方向上,由于侧向力产生过多转向趋势,造成整车操纵稳定性的恶化。为了弥补上述缺陷,人们进行了扭转梁结构方面的改进。如公开号为CN10183015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及其构成方法,包括前束控制杆和拖曳臂,所述前束控制杆通过第一衬套连接至车身,所述前束控制杆通过第三衬套与拖曳臂连接,对普通扭转梁结构进行了微小的改进,其在普通扭转梁悬架的拖拽臂前端再加装一个衬套,对衬套刚度合理设置就可以实现后悬架较好的纵向柔度和侧向柔度,从而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性。其不足之处是,这两个衬套还是不能解耦,都要同时承担侧向力和纵向力的任务,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衬套耐久性能,前束角的C特性改善空间还是比较小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在普通扭转梁悬架结构的基础上,把轮毂组件与扭转梁焊接总成之间的硬连接,增加三个衬套柔性,实现柔性连接,对增加的三个衬套合理布置及其刚度特性合理设置就可以实现扭转梁悬架C特性的按需调整,提高整车操纵稳定性能,同时可以实现拖拽臂前端衬套的解耦,提高扭转梁悬架的平顺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包括扭转梁焊接总成,设置在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前端的拖拽臂前端衬套,和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连接的轮毂组件,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和轮毂组件之间通过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和第三衬套连接,
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和第三衬套采用压装方式安装,所述第一衬套、所述第二衬套和所述第三衬套压装设置在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后端,或者轮毂组件上,然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轮毂组件。
此外,所述第一衬套、所述第二衬套和所述第三衬套也可压装在轮毂组件上,然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扭转梁焊接总成后端。
所述第一衬套、所述第二衬套和所述第三衬套的设置位置的连线形成三角形。
本发明可以实现衬套特性的解耦,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只需要满足平顺性性能要求,调校自由度更多。
本发明的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和第三衬套均为柔性衬套,起到第一层次过滤作用,提高后悬架的平顺性性能。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和第三衬套在受到外力时,可以绕着它们之间两两旋转摆动,到达动态调节车轮定位参数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35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