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负载口独立控制的电液作动器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7630.1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9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磊;丁兆轩;康绍鹏;陈晓华;王占山;强红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科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5B11/08 | 分类号: | F15B11/08;F15B15/18;F15B13/02;F15B13/044;F15B1/26;F15B2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品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1 | 代理人: | 侯慧娜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负载 独立 控制 电液作动器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液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负载口独立控制的电液作动器。本发明包括包括双向泵、第一二位二通比例电磁阀、第二二位二通比例电磁阀、三位三通比例电磁阀、双作用液压缸、单向阀以及油箱;本发明采用两个二位二通比例电磁阀阀、一个三位三通比例电磁阀、一个单向阀和一个补油箱,实现了当液压缸活塞杆处于被动型负载工况时,调节两个二位二通阀的开口度,实现进、出口阀的独立控制,从而有效降低了阀口节流损失,同时,当液压缸活塞杆处于主动型负载工况时,通过对三位三通阀的进行逻辑控制,实现流量再生功能,并且通过调整进出口二位二通阀的阀口开度,实现液压缸进油腔防吸空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液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负载口独立控制的电液作动器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液作动器是将电机、液压泵、液压阀、油箱和液压执行器等集成在一起,且具有功率密度大、重量轻、噪音低和体积小等优点。电液作动器不用单独配备泵站,其体积小、安装方便,因此,在航空、发电、炼钢、汽车、船舶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传统的电液作动器中,当液压执行器为液压马达或对称双出杆液压缸时,由于其进油腔和出油腔的面积相等,在液压回路设计中只需采用双向变量泵,并配备其他液压辅件,即可实现电液作动器的功能;然而,非对称单出杆液压缸作为液压执行器,在工程应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液压回路设计时,由于其进油腔和出油腔的面积不相等,双向变量泵并不能应用于液压回路设计中。为了解决液压执行器为非对称单出杆液压缸而带来的问题,传统的电液作动器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1、开发新型的进、出油腔面积不相等的双向液压泵,使其与非对称单出杆液压缸的进、出油腔面积相匹配;2、设计单独的卸油和补油回路,当无杆腔进油,有杆腔出油时,液压泵的吸油口流量少于出油口流量,因此,利用补油回路对液压泵的进油口进行补油;当有杆腔进油,无杆腔出油时,液压泵的吸油口流量大于出油口流量,因此,利用卸油回路对液压泵的进油口进行卸油,从而使液压泵和液压缸的流量相匹配。
针对非对称单出杆液压缸为液压执行器的电液作动器所带来的问题,目前采用的两种方法同样存在着如下缺陷:
1、开发新型进、出油腔面积比不同的液压泵造价高、技术难度大,而且在实际的应用中液压缸的进、出油腔的面积比并不全都一致,因此,其通用性较差;
2、目前采用的卸油和补油回路需要配备较大的油箱,其体积受到一定限制,而且,在主动型负载工况下,液压缸的进油腔和液压泵的回油腔容易产生吸空,时间过长会引起气蚀。
负载口独立控制技术是一种利用多个阀进行有效组合,从而通过不同的控制逻辑来控制液压执行器、液压泵等之间回路的一种新型阀组控制技术,具有流量再生、防吸空、节能等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阀口节流损失较为严重、液压泵易吸空以及液压泵和液压缸的流量不匹配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具有流量再生、防吸空以及体积较小的一种基于负载口独立控制的电液作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科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理工学院,未经苏州海科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76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