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提高厨余垃圾降解效率中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6974.2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0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伟;吴小中;吴子君;吴晓笃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力生物科技(威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5F9/04;C05F17/20;C12R1/07;C12R1/11;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张如佳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微生物 及其 提高 垃圾 降解 效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提高厨余垃圾降解效率中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它的活性成分包括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组合物、油脂降解微生物组合物、蛋白质降解微生物组合物、淀粉降解微生物组合物和Lysinibacillus capsiciCC‑NB‑6。利用该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有效的降解高盐、高油的厨余垃圾,且降解效率高、降解时间短,降解后厨余垃圾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可以作为生物有机肥进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中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提高厨余垃圾降解效率中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增长异常迅速。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大约37%-62%被厨余垃圾所占据。厨余垃圾已经成为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因此,实现厨余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总目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厨余垃圾是家庭、宾馆、饭店等饮食单位抛弃的剩余饭菜的统称,主要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植物油、动物油、肉骨、鱼刺等。其化学组份主要为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等。厨余垃圾的外观和气味都会对环境卫生造成恶劣影响,且易滋长病原微生物、霉菌等有害物质。
目前世界上常用的厨余垃圾的方法有:(1)粉碎直排:将厨余垃圾粉碎后直接排入市政下水管网。优点是方法操作简单,能有效减少生活垃圾的收集量。缺点是容易造成排水管道堵塞,增加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负荷。(2)填埋:通过垃圾收集,将厨余垃圾送到填埋场进行填埋。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会造成地下水、空气、周围环境污染,且占用大量土地。(3)焚烧:固体废弃物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处理过程。优点为迅速大幅度减少废弃物容积,消除有害细菌,还能用来供热发电。缺点为投资大,高含水率,燃烧热值低,焚烧处理容易产生二噁英等致癌气体。(4)堆肥:垃圾发酵后成为无害的腐植质,但占地大、发酵周期长,养分含量低,不适于厨余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城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快速、高效的降解厨余垃圾,并使降解后的厨余垃圾符合国家农业行业对生物有机肥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该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直接接种于厨余垃圾中。
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它的活性成分包括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组合物、油脂降解微生物组合物、蛋白质降解微生物组合物、淀粉降解微生物组合物和Lysinibacillus capsici CC-NB-6。本发明实施例中,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活性成分由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组合物、油脂降解微生物组合物、蛋白质降解微生物组合物、淀粉降解微生物组合物和Lysinibacillus capsici CC-NB-6组成。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所述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为如下至少一种:巴塞罗那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barcinonensis)CC-GS-HH和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CC-NB-2A。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所述油脂降解微生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为如下至少一种: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CC-GS-4C、巴塞罗那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barcinonensis)CC-GS-HH、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CC-NB-2B、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CC-NB-2A和Cytobacillus kochii CC-NB-3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力生物科技(威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微力生物科技(威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69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