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场板的金刚石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16292.5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4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郁鑫鑫;周建军;孔月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423 | 分类号: | H01L29/423;H01L23/31;H01L29/78;H01L21/56;H01L21/336;H01L2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陆烨 |
地址: | 2100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场板 金刚石 场效应 晶体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场板的金刚石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氢终端金刚石衬底,栅介质层,钝化介质层和带有场板结构的栅电极;所述氢终端金刚石衬底上设有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所述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和之间为沟道区域,所述栅介质层设置在沟道区域上,所述栅电极设置在栅介质层上,所述钝化介质层设置在栅介质上,位于栅电极的栅脚的两侧。本项发明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边缘峰值电场,提升器件的击穿电压,还能提升器件的高温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刚石是一种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高达5.45eV,具有高临界击穿场强、高热导率等一系列优异的特性,不仅有望突破GaN微波器件的频率和功率极限,还能在高温、大电流等极端条件下的应用中发挥出更大的优势。然而,由于金刚石材料生长和掺杂难度大,严重制约了金刚石电子器件的发展。氢终端金刚石表面存在高浓度的二维空穴气沟道,可用于研制高性能的金刚石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由于金刚石具有非常高的临界击穿电场,理论上金刚石场效应晶体管应该具有很高的击穿电压。然而,由于栅电极边缘存在严重的电场聚集效应,导致金刚石场效应晶体管的实际击穿电压远低于理论预期值。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场板的金刚石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场板的金刚石场效应晶体管,包括:氢终端金刚石衬底,栅介质层,钝化介质层和带有场板结构的栅电极;所述氢终端金刚石衬底上设有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所述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之间为沟道区域,所述栅介质层设置在沟道区域上,所述栅电极包括栅脚和设置在栅脚上的栅帽,所述栅脚设置在栅介质层上,所述钝化介质层设置在栅介质上,且位于栅脚的两侧,所述栅帽位于钝化介质层上。
一种带场板的金刚石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氢终端金刚石衬底上沉积一层金属;
步骤2:采用光刻胶在金属层上定义多个有源区,有源区外无光刻胶保护的区域为隔离区,将隔离区域的金属腐蚀掉后对样品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然后清洗去除光刻胶,所述有源区包括漏电极区域、源电极区域和沟道区域;
步骤3:采用光刻胶在每个有源区上定义沟道区域,并腐蚀掉沟道区域上的金属,然后清洗去除光刻胶;
步骤4:在样品表面上沉积一层栅介质,再在栅介质表面沉积一层钝化介质;
步骤5:采用光刻胶在钝化介质表面定义栅脚,并刻蚀掉栅脚区域的钝化介质,然后清洗去除光刻胶;
步骤6:采用光刻胶在钝化介质上定义栅帽,并通过蒸发栅金属和剥离法完成带场板结构的栅电极的制备;
步骤7:采用光刻胶在钝化介质上定义介质孔区域,并依次刻蚀掉介质孔区域的钝化介质和栅介质,暴露出源、漏电极区域,并清洗去除光刻胶,从而完成金刚石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氢终端金刚石衬底为单晶或多晶结构,表面以氢原子终结;步骤1中的金属为Au、Pd、Ni、W、Ti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厚度为5~200nm;步骤1中的沉积方式为蒸发或溅射。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或步骤3中采用腐蚀液腐蚀金属,所述腐蚀液包括KI/I2溶液、王水、稀盐酸、双氧水或氢氟酸。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样品表面沉积一层栅介质时,所采用的沉积方式包括ALD、PLD或溅射;在栅介质表面沉积一层钝化介质时采用的沉积方式包括PECVD、LPCVD、PLD、溅射或AL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62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