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烷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9255.1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4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连奕新;钟静静;刘义云;董焕能;王伦韬;刘茜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62 | 分类号: | B01J23/62;B01J23/63;B01J23/652;B01J23/89;C07C5/333;C07C11/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姜谧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烷 脱氢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丙烷脱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碱性金属氧化物M2进行表面修饰的粉末活性氧化铝制成的微球为载体,该载体上负载有作为活性组分的PtO2-SnO2-金属氧化物M1三元金属团簇;该金属氧化物M1为In2O3、CeO2、CuO、Cr2O3或La2O3,该碱性金属氧化物M2为K2O、MgO、CaO、BaO、ZrO2或ZnO;
其中,PtO2的含量为0.1-0.5wt%,SnO2的含量为0.2-1.0wt%,金属氧化物M1的含量为1-5wt%,碱性金属氧化物M2的含量为1-5wt%,余量为Al2O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烷脱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M1为In2O3、Cr2O3或CuO。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烷脱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金属氧化物M2为K2O或CaO。
4.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丙烷脱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碱性金属氧化物M2的可溶性盐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并加入浓度为0.08-0.12mol/L的稀硝酸调节pH值为4-6,配制成盐溶液,再加入铝溶胶搅拌成混合溶胶,制成复合表面修饰胶粘剂;
(2)将步骤(1)制得的复合表面修饰胶粘剂、粉体活性氧化铝和淀粉混捏成塑性料团后,经挤条切粒一体机挤出的颗粒送入滚球机进行整圆致密化;整圆致密化的过程中采用40-50℃热风老化处理0.4-0.6h,制得微球氧化铝载体前驱体;
(3)把步骤(2)制得的微球氧化铝载体前驱体于100-120℃干燥8-12h后,移至马弗炉中,以5-10℃/min升温速率升温至550-650℃,焙烧4-8h,即得到所述载体;
(4)将PtO2、SnO2、金属氧化物M1的可溶性盐、去离子水、柠檬酸和浓度为24-26%的稀氨水混合后,搅拌配制成PtO2-SnO2-M1的络合液;
(5)按二倍浸渍法把步骤(4)制得的络合液浸渍步骤(3)制得的载体,浸渍的时间为4-8h,然后于100-120℃干燥8-12h,接着移至马弗炉中以5-10℃/min升温速率升温至500-600℃,焙烧4-8h,即得所述丙烷脱氢催化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金属氧化物M2的可溶性盐为硝酸盐、氯化盐或硫酸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M1的可溶性盐为硝酸盐、氯化盐或硫酸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氧化物M1的可溶性盐、稀氨水和柠檬酸的比例为1-15g∶10-20mL∶5-10mL。
8.一种丙烷催化脱氢制备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丙烷脱氢催化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丙烷脱氢催化剂放入反应器中,在常压且氢气气氛下以2-5℃/min的速率升温到590-610℃,恒温反应时间1.5-2.5h;
(2)氢气气氛下,将丙烷按体积空速980-1000h-1通入上述反应器中,于常压且温度为590-610℃的条件下反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烷与氢气的摩尔比为3-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925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