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式约束带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05566.0 | 申请日: | 2021-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0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孙艳星;章志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5/37 | 分类号: | A61F5/37 |
| 代理公司: | 武汉信合红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4 | 代理人: | 解波 |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束带 及其 使用方法 | ||
1.气囊式约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套(10);以及
多个压力传感器(11),其与所述固定套(10)固定连接,用于测量约束后的压力;
多个气囊(20),其固定排列于所述固定套(10)的内部,且所述气囊(20)内一一对应设置有气压传感器;
连接管(30),其与其中一个所述气囊(20)固定连接,且延伸至所述固定套(10)的外部;
一对固定带(40),其与所述固定套(10)固定连接,且对称分布于所述连接管(30)的两侧;
一对捆绑带,其分别与所述固定带(40)固定连接,用于捆绑固定;
气压控制结构,其与所述连接管(30)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气囊(20)内的气压;
多个连接件(60),其均匀分布于相邻两个所述气囊(20)之间,用于连通所述气囊;
控制器(70),其与所述气压控制结构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气压控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捆绑带包括:
绑带(41),其与所述固定带(40)固定连接;
魔术贴贴毛层(42),其与所述绑带(4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魔术贴毛刺层(43),其与所述绑带(41)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控制结构包括:
进气管(51),其与所述连接管(30)固定连接;
单向阀(52),其与所述进气管(51)固定连接,用于避免所述进气管(51)内的气体回流;
第一电磁阀(53),其与所述单向阀(52)固定连接,用于控制进气;
连接头(54),其与所述第一电磁阀(53)固定连接,用于外接气泵;
出气管(55),其与所述进气管(51)固定连接;
第二电磁阀(56),其与所述出气管(55)固定连接,用于控制出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0)包括:
连接带(61),其均匀分布于相邻两个所述气囊(20)之间,用于连接所述气囊(20);
通气管(62),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带(61)的内部,用于所述气囊(20)的通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0)为椭球形。
6.气囊式约束带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时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固定套(10)的表面紧贴患者的手腕或者脚腕处,然后使得固定套(10)与气囊(20)绕在手腕或者脚腕的外部,并记录被缠绕处的周长C;
步骤二、继续将绑带(41)缠绕在固定套(10)的外部,缠绕完成后使用魔术贴贴毛层(42)和魔术贴毛刺层(43)固定;
步骤三、将现有的小型气泵与连接头(54)连通,并外接电源;
步骤四、压力传感器(11)感应到第n次测得的压力并获取其中n=1,2,3...n;
第n次测量距离第n-1次测量之间间隔的时间Tn=10-2·(x1+x2+x3);
其中x1=1代表患者清醒,x1=0代表患者睡着,x2=1代表患者情绪化时间段,x2=0代表患者情绪稳定,x3=1代表患者被治疗时间段,x3=0代表患者未被治疗时间段;
步骤五、获取压力变化的幅度
步骤六、当Fn<Fmin,小型气泵工作,第一电磁阀(53)打开,控制气囊(20)内气压满足:
其中,
式中,Pai为气囊充气后的平均气压,m为气囊的数量,a为椭球形气囊的长半轴长度,b为椭球形气囊的短半轴长度,Pai,i为第i个气囊内充气后的气压,Pai0为气囊在第一电磁阀(53)打开前的平均气压,Pai0,i为第i个气囊内在第一电磁阀(53)打开前的气压;
当Fn=Fmin,小型气泵停止工作,第一电磁阀(53)关闭;
当Fn≥Fmax,第二电磁阀(56)打开,控制气囊(20)内气压满足:
其中,
式中,Pae为气囊放气后的平均气压,Pae,i为第i个气囊内放气后的气压,Pae0为气囊在第二电磁阀(56)打开前的平均气压,Pae0,i为第i个气囊内在第二电磁阀(56)打开前的气压;
其中
为人体受约束时承受的平均压力,为人体不受伤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平均压力,为手腕或者脚腕的平均周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556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