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色式服装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2822.0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1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吴良成;陈伟利;张伟明;钟颖;柴贤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天一新型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50 | 分类号: | D01F6/50;D01F1/10;A41D31/04;C07D333/28;C09K9/02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服装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色式服装面料,由变色纤维通过针织织造方法所得,所述变色纤维由聚乙烯醇15‑20份、去离子水6‑8份、羧甲基纤维素2‑3份、变色剂1份、无水乙醇1份和自清洁填料1份通过静电纺丝得到,其中变色剂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闭环反应,由无色变为蓝色,并且在可见光照射下发生可逆的开环反应而恢复无色,使纤维具有变色的奇异功能,自清洁填料含有纳米二氧化钛、氧化亚铜,具有光催化自清洁的同时还具有抗菌性能,因此本发明制备的服装面料不仅具有持久变色的功能,还具有抗菌、自清洁、透气性好的特点,在可变色服装制备中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服装面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变色式服装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变色服装最早由美国国防部研制作为士兵的“隐形衣”,可以随着周围的环境而变换颜色,20世纪80年代以后,变色服装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进入21世纪后,变色服装的研制取得更大的进展,如日本研究了一种光色性染料,能使合成纤维织物“染”上周围景物的颜色,把人们的服装“融”在自然景色中,英国科学家将液晶材料微胶囊加工成可印染的油墨,涂覆在一种黑色纤维表面,随身体部位不同以及体温变化而瞬息万变显示出迷人的色彩。
目前,变色面料通过在服装表面设置若干个光致变色剂或温致变色剂以及液晶类温敏变色材料,但均存在制备工艺复杂、表面结构易损坏、耐疲劳性差和使用寿命短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色式服装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现有技术中,变色服装面料变色性能不持久,并且浸染、刷涂变色涂料具有易脱落、不耐摩擦、水洗等问题,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容易受到污染滋生霉菌,影响使用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变色式服装面料,由变色纤维通过针织织造方法所得,所述变色纤维由以下步骤制成:
第一步、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聚乙烯醇15-20份、去离子水6-8份、羧甲基纤维素2-3份、变色剂1份、无水乙醇1份和自清洁填料1份;
第二步、将聚乙烯醇和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中,控制反应温度90-95℃,转速300-500r/min条件下搅拌5min,避光条件下,将变色剂、自清洁填料、羧甲基纤维素和无水乙醇依次加入反应釜中,转速不变继续搅拌10-12h,静置2-3h后,得到纺丝液;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纺丝液在避光条件下置于静电纺丝装置中,铜丝作为阳极,铁丝网作为阴极接收装置,调节电压至15kV,固化距离为15cm,得到变色纤维。
进一步,所述变色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氮气保护下,向四口烧瓶中加入5-氯-2-甲基噻吩、乙酸酐和二氯甲烷,冰盐浴降温至-7℃后,将氯化铝在15min内三次等量加入四口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0℃以下,转速100-200r/min反应2h后,升温至室温,转速不变继续反应16h,然后分液,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水洗至中性,用亚硫酸钠干燥,旋蒸除去二氯甲烷,减压蒸馏,冷却结晶,得到中间体1;
反应过程如下:
步骤S2、将中间体1和4,4’-二苯乙烯二甲醛按照10mmol:5mmol加入三口烧瓶中,再向三口烧瓶中加入无水乙醇和浓度1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室温条件下,转速200-300r/min反应24h后,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三次,最后于50-6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中间体2;
反应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天一新型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天一新型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28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民用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单晶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