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复合聚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1834.1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3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施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优佳无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06 | 分类号: | D01F8/06;D01F8/02;D01F8/1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朱晓林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复合 聚丙烯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复合聚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乙基纤维素加入至无水乙醇中,并加入至碳酸铵搅拌均匀,形成粘稠悬浊液,然后将粘稠悬浊液进行恒温挤压纺丝,形成第一纤维丝;将甲基三氯硅烷加入至乙醚中低温超声20‑30min,然后均匀喷雾在第一纤维丝表面,并恒温烘干得到第二纤维丝;将聚丙烯加入至甲苯中溶解,加入乙醚低温超声形成分散液;然后以第二纤维丝为中心线,以分散液为粘附液,形成纤维表面涂覆,得到预制纤维丝;将预制纤维丝加入至反应釜中恒温静置2‑3h,然后升温静置30‑60min,得到高强度复合聚丙烯纤维。本发明解决了聚丙烯无纺布的透气性问题,利用甲基硅树脂形成强力的中间层,不仅具备强度,还具备介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纺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复合聚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等,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
随着聚丙烯纤维无纺布在口罩领域的使用,聚丙烯本身的疏水性极易出现透气性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复合聚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解决了聚丙烯无纺布的透气性问题,利用甲基硅树脂形成强力的中间层,不仅具备强度,还具备介孔结构,达到良好的透气性和过滤性。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强度复合聚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乙基纤维素加入至无水乙醇中,并加入至碳酸铵搅拌均匀,形成粘稠悬浊液,然后将粘稠悬浊液进行恒温挤压纺丝,形成第一纤维丝;所述乙基纤维素与无水乙醇中的质量比为10:1-3,所述碳酸铵的加入量是乙基纤维素质量的50-300%,搅拌均匀的搅拌速度为1000-2000r/min,温度为20-30℃;所述恒温挤压纺丝的温度为40-50℃,压力为0.3-0.5MPa,所述第一纤维丝的直径为200-500nm;
步骤2,将甲基三氯硅烷加入至乙醚中低温超声20-30min,然后均匀喷雾在第一纤维丝表面,并恒温烘干得到第二纤维丝;所述甲基三氯硅烷在乙醚中的浓度为10-20g/L,低温超声的温度为5-10℃,超声频率为60-90kHz,所述均匀喷雾的喷雾量为2-3mL/min,恒温烘干的温度为35-45℃,所述第二纤维丝的直径为400-700nm;
步骤3,将聚丙烯加入至甲苯中溶解,加入乙醚低温超声形成分散液;然后以第二纤维丝为中心线,以分散液为粘附液,形成纤维表面涂覆,得到预制纤维丝;所述聚丙烯在甲苯中的浓度为100-200g/L,所述乙醚的体积是甲苯体积的200-500%,所述涂覆温度为40-50℃,涂覆量为0.2-0.5mL/min,预制纤维丝的直径为600-900nm;
步骤4,将预制纤维丝加入至反应釜中恒温静置2-3h,然后升温静置30-60min,得到高强度复合聚丙烯纤维;所述恒温静置采用光照恒温静置,光照采用红外光,强度为10-20W/cm2,温度为50-60℃,静置压力为0.1-0.2MPa;升温静置的温度为110-130℃,压力为0.1-0.2MPa。
所述复合聚丙烯纤维的核层呈多孔装,壳层由内至外依次为甲基硅树脂层和聚丙烯层;所述甲基硅树脂与聚丙烯层连接处形成交错结构。
所述聚丙烯纤维编织形成无纺布,且所述无纺布用于口罩。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1.本发明解决了聚丙烯无纺布的透气性问题,利用甲基硅树脂形成强力的中间层,不仅具备强度,还具备介孔结构,达到良好的透气性和过滤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优佳无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优佳无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18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