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推动力装置为涵道式的多旋翼载人飞行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6274.5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3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叶殊钨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殊钨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B64C2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33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动力 装置 涵道式 多旋翼 载人 飞行器 | ||
1.一种侧推动力装置为涵道式的多旋翼载人飞行器,包括载人舱(1)、涵道式侧推动力装置(16)、举升旋翼(5)、设备仓(8)以及转向舵(10);
所述载人舱(1)的上部设置有视窗(7),底部边缘设置有滑行轮(9),后壁设置有舱门(4);
所述涵道式侧推动力装置(16)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载人舱(1)的两侧,所述涵道式侧推动力装置(16)由侧推旋翼(2)、第一动力设备(3)、第一支撑臂(14)和气流涵道(13)共四部分组成,所述涵道式侧推动力装置(16)的涵道内设置有多组侧推旋翼(2),所述侧推旋翼(2)的后端设置有驱动所述侧推旋翼(2)运转的第一动力设备(3),所述动力设备通过第一支撑臂(14)固定在气流涵道(13)的内壁上;
所述举升旋翼(5)设置有多个,并列分布于所述载人舱(1)的两侧,每个所述举升旋翼(5)的下端分别设置有驱动所述举升旋翼(5)运转的第二动力设备(6),所述动力设备通过第二支撑臂(15)固定在导流筒罩(12)和所述载人舱(1)对应的外壁;
所述设备仓(8)设置于所述载人舱(1)的底部,其内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动力设备(3)和第二动力设备(6)运转的动力源和电子设备;
所述转向舵(10)设置于所述载人舱(1)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推动力装置为涵道式的多旋翼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舱(1)为车厢状立体结构,可容纳多人乘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推动力装置为涵道式的多旋翼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舱(1)的顶部设置有降落伞(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推动力装置为涵道式的多旋翼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旋翼(5)外竖向设置有导流筒罩(12),导流筒罩(12)之间紧密相连相互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侧推动力装置为涵道式的多旋翼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举升旋翼(5)并列分布于所述载人舱(1)的两侧,在举升旋翼(5)的平面外侧还可以对称增加设置举升旋翼(5)的数量以增加举升动力,所述举升旋翼(5)的传动轴通过支撑臂与导流筒罩(12)和所述载人舱(1)对应的外壁相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推动力装置为涵道式的多旋翼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式侧推动力装置(16)也可以根据空气动力学进行整体设计,如同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一样由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机、和喷气口几部分组成;所述涵道式侧推动力装置(16)也可以设置在载人舱(1)四周的其他位置或者舱体内,比如载人舱(1)舱体的顶部或底部等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推动力装置为涵道式的多旋翼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设备(3)和第二动力设备(6)均采用发动机或电动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侧推动力装置为涵道式的多旋翼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设备(3)和第二动力设备(6)均采用发动机时,所述动力源为燃油;所述第一动力设备(3)和第二动力设备(6)均采用电动机时,所述动力源为蓄电池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推动力装置为涵道式的多旋翼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旋翼(5)的导流筒罩(12),导流筒罩(12)沿气流方向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计算和实验确定,随着导流筒罩(12)沿气流方向的长度加长,导流筒罩(12)从而形成气流涵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推动力装置为涵道式的多旋翼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旋翼(5)和侧推旋翼(2)的同轴的旋翼数量都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单组、双组或多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殊钨,未经叶殊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627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授粉棒及制造方法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十字上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