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穴脏腑平衡检测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78912.0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6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5/053;G16H40/63;G16H50/30;G16H20/90 |
代理公司: | 合肥蓝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07 | 代理人: | 陶志国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经穴 脏腑 平衡 检测 系统 方法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的一种经穴脏腑平衡检测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包括采集终端和分析系统;所述采集终端设备为48路采集装置同时集成使用触笔进行单路采集;所述采集终端通过通用的接口总线将数据上传至PC,由分析系统模块进行数据处理;本发明可实现移动式检测,快速、准确的采集人体电信号,设计的采集终端通过通用的接口总线将数据上传至PC,再进行数据处理计算;通过对患者问卷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推算得出其所属的体质类型以及表现症状,同时在诊断报告中给出相应的调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穴脏腑平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穴脏腑平衡检测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中医是整体的对待人体生命,能及时的纠正人体生命活动的偏颇,疾病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治疗,可以使人的生命活动长期的处于健康状态,尤其是慢性的疾病中医是最好的办法。但中医诊断具有模糊性和随意性,中医的诊断靠的是望、闻、问、切四诊,进行八纲辩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些方法无论是在传承还是应用时都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很直观的,能拿来给任何人可看的东西,靠得是大夫本人的领悟和经验,加上人体本身的复杂性,大夫的造诣直接影响着对病人的诊断和疗效,因此中医理论客观化、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当务之急。
经络、穴位作为中医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其数字化一直受到较多专家的关注,研究发现,在生理状态下,人体穴位伏安特性曲线具有非线性、惯性两大特征。根据人体穴位电学特征,对患者疾病相关的穴位进行电阻、电容、电位甚至电感等的测量,以此方法来辅助诊断疾病;穴位电学特征探测方法与传统的中医诊断相比较,具有可重复性、客观化、定量化的特点,被认为是穴位策略的一种中医化客观测量手段。目前,在穴位诊断研究中只有很少的仪器和数据被证明是准确和可靠。
穴位生物电测量设备是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科学家和太空保健局根据穴位低电阻特性和中医理论首先设计出来的。
通常对有规律性的穴位进行电学特征探测能较容易地进行疾病的中医定位和西医意义上的定位诊断,那么通过检测人体经络动态电阻,并对静态电流检测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能够作为中医虚实证候的判断。
人体穴位在进行电压加载时,表现出其非线性特征的一面,人体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如下:电生理的研究表明,人体皮肤的表面对皮下组织呈负电位,其峰值为数百微伏到毫伏,变化频率为0.03~10Hz。阻抗在1K到数百千欧之间。为了避免测定时电极电位的影响,多采用乏极化电极(如甘汞电极或氯化银电极)。通过V/I转化电路将DAC的电压转化为恒流源,这时回路中即产生电流I,电流流过人体皮肤产生压降,电流的大小又与皮肤上测试两点之间的电位差成正比,通过采集电信号形成U-I曲线图或者R-T曲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经穴脏腑平衡检测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可实现上述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经穴脏腑平衡检测系统,包括采集终端和分析系统;
所述采集终端设备为48路采集装置同时集成使用触笔进行单路采集;
所述采集终端通过通用的接口总线将数据上传至PC,由分析系统模块进行数据处理;
分析系统是基于Visual C#.NET语言开发、支持人机交互、数据分析和处理、数据管理、诊断结果导出和打印的一项多功能上位机系统,它同时集成了基于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一套中医体制学评价系统,通过对患者问卷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推算得出其所属的体质类型以及表现症状,同时在诊断报告中给出相应的调养方法。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终端包括采集模块、控制模块、通讯模块及电源模块;
其中,采集装置通过设置弹簧探针、控制板、引出线依次连接到控制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未经安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89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