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电路板、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0042.2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6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黄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孙果 |
地址: | 51600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电路板 电子设备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电路板、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制作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外壳;主板,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外壳之间具有间隙;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板与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包括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信号线,所述第二区域净空处理,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间隙衔接。本申请通过对柔性电路板的走线进行改进,在不增加EMI膜以及不增加显示面板点胶宽度的前提下,即可实现防止静电损害柔性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以达到降低成本且不会加宽黑边影响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柔性电路板、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产品厚度越来越薄,屏幕显示黑边也越来越窄,对于内部器件(尤其是靠近外壳缝隙)的静电释放(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防护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ESD是20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以研究静电的产生、危害及静电防护等的学科。因此,国际上习惯将用于静电防护的器材统称为ESD,中文名称为静电阻抗器。
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是用柔性的绝缘材料制成的印刷电路,具有多硬性印刷电路不具备的优点。例如它们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等,因此在许多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常,柔性电路板多用于将不同位置的信号线路进行连接。
目前的触控面板(Touch Panel,TP)、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柔性电路板的信号线很多都是非常靠近外壳缝隙的,ESD会从外壳的间隙中进入柔性电路板,因而柔性电路板上的元器件被ESD损坏的风险非常大。
为防止ESD损坏柔性电路板,一般都是通过在柔性电路板上增加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膜,或者增加TP的点胶宽度来解决ESD问题。但是,通过在柔性电路板上增加EMI膜则会增加成本,而增加TP的点胶宽度则会加宽整机的黑边影响,使得整机的外观尺寸达不到要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柔性电路板防止ESD坏的方案成本较高、加宽整机的黑边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包括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若干信号线,所述第二区域净空处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仅仅需要对柔性电路板的走线进行改进,通过净空处理后的所述第二区域将信号线与静电隔离开,即可在不增加EMI膜以及增加显示面板点胶宽度的前提下防止柔性电路板上的元器件被静电损坏,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工艺简单,且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若干第一地线,所述第一地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静电进入电子设备并从柔性电路板经过时,可通过所述第一地线吸收并导流至外部,以保护柔性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免受损害。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若干接地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地线与所述接线端子电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使所述第一地线吸收的静电通过所述接地端子导出外部,进而保护柔性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免受损害。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00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