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XI的芯片互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4540.6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2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周超;谢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国微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G06F1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大紫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8 | 代理人: | 李思琼;冯振华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xi 芯片 联系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XI的芯片互联系统,包括:物理层连接,采用高速串行总线进行片间物理层通信;数据链路层通信,数据链路层中包括CRC校验单元,用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还包括链路检测单元,用以检测链路层的稳定性;协议层通信,协议层为上层的用户提供AXI接口和AXI LITE接口。本发明通过高速串行总线实现片间的AXI总线互联,以最少的IO数实现最高的带宽,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XI的芯片互联系统。
背景技术
AXI是一种面向高性能、高带宽、低延时的片内总线,但是在原型验证领域,用户设计会被分割开,模块之间需要消耗大量的IO,并行接口对时序要求极高,最终实现的性能将会大大折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AXI的芯片互联系统,通过高速串行总线实现片间的AXI总线互联,以最少的IO数实现最高的带宽,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AXI的芯片互联系统,包括:
物理层连接,采用高速串行总线进行片间物理层通信;
数据链路层通信,数据链路层中包括CRC校验单元,用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还包括链路检测单元,用以检测链路层的稳定性;
协议层通信,协议层为上层的用户提供AXI接口和AXI LITE接口,AXI LITE用以监控状态信息。
进一步地,发送端物理层中包括并串电路,用于输出串行数据,接收端物理层中包括同步电路,用于对高速串行总线进行稳定采样。
进一步地,接收端物理层中还包括串并电路,用于对串行数据进行串并转换后输出。
进一步地,链路检测单元包括bit顺序调整,用于对并行数据进行顺序调整。
进一步地,数据链路层还包括版本管理单元,用以完成后续方案的更新迭代。
进一步地,协议层和AXI接口之间设置FIFO电路,用于对数据进行缓存。
进一步地,发送端的协议层中包括寄存器空间,同时提供寄存器接口,用以对状态信息进行监控并且开放自定义协议接口。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AXI的芯片互联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
(1)以最少的IO数据实现了最高的带宽;
(2)基于高速串行总线实现物理层数据传输,提供高性能传输、高稳定性;
(3)拥有更灵活的硬件互联方案;
(4)可以在链路层上进行封装以支持更多的协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AXI的芯片互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物理层的逻辑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链路层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链路层中bit顺序调整的波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协议层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国微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国微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45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