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5G网络的物联网远程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5082.X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4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余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泰克赛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8 | 分类号: | G05B19/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涂琪顺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网络 联网 远程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5G网络的物联网远程监测系统,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包括下穿水位监测模块、下穿路面视频监测模块、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网络层包括5G智能控制设备和5G通信模块,本发明基于5G网络的物联网远程监测系统,通过设有的下穿水位监测模块、下穿路面视频监测模块、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网络层包括5G智能控制设备、5G通信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储存模块和检测平台,能够及时地对下穿路面的环境信息,比如湿度、温度以及积水情况进行快速检测,并通过5G智能控制设备和5G通信模块将危险信息传输至监测平台,并将警报信息传输给客户端,从而减少车辆事故的发生,减少拥堵发生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程监测系统,特别涉及基于5G网络的物联网远程监测系统,属于5G网络物联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5G网络是数字蜂窝网络,运营商将其覆盖的服务区域分成称为蜂窝区域,类似于马赛克式的小地理区域。代表声音和图像的模拟信号在电话中被数字化,由模拟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以比特流形式传输。蜂窝区域内的所有5G无线设备通过无线电波与区域中的本地天线阵列和低功耗自动收发器(发射器和接收器)进行连接,并通过收发器从公共频率池分配的频率信道进行通信,这些频率信道可在不同的蜂窝区域内重复使用。本地天线通过高带宽光纤或无线回程线路与电话网络和互联网连接。像现有的手机一样,当用户从一个蜂窝单元移动到另一个蜂窝单元时,他们的移动设备会自动无缝地“切换”到新蜂窝的天线,5G计划用毫米波无线电频率进行通信。因为毫米波比微波的波长更短,因此其蜂窝区域所覆盖的面积更小;无线电波也更难穿透建筑物的墙壁。毫米波天线比以前蜂窝网络中使用的大天线尺寸小,它们只有几英寸(几厘米)长。还有一种用于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技术是大规模MIMO技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每个蜂窝区域内将安装有与无线设备通信的多个天线,由多个天线接收,并将大量的比特流数据同时并行传输。借助于一种称为波束赋形的通信传播技术,基站计算机将不断地计算无线电波到达每个无线设备的最佳路径,并将组织多个天线作为相控阵一起工作,将产生的亳米波无线电传输到用户的无线电设备。
现有技术中,城市道路增加了较多的下穿天桥,从而降低了城市交通的拥堵情况,但是下穿天桥在夏天的时候,由于经常发生突发性的局部区域的强降水情况,导致下穿天桥积水,会增加车辆行驶的困难,以及拥堵,甚至会导致车辆的积水严重损坏,在冬天,由于下穿天桥的路面不能及时的得到光照,部分区域由于空气的湿度以及温度的影响,会导致路面结冰,车辆行驶过后,会发生侧滑,打滑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5G网络的物联网远程监测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5G网络的物联网远程监测系统,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所述感知层包括下穿水位监测模块、下穿路面视频监测模块、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网络层包括5G智能控制设备和5G通信模块,所述应用层包括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储存模块和检测平台,所述下穿水位监测模块、下穿路面视频监测模块、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与5G智能控制设备电性连接,所述5G智能控制设备与5G通信模块电性模块,所述5G通信模块电性模块与监测平台信号连接,所述监测平台与数据分析模块和数据储存模块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监测平台与客户端信号连接,客户端包括移动终端,智能手机以及车载路况导航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穿水位监测模块由水位传感器和水位监测报警器组成,水位传感器与水位监测报警器电性连接,水位传感器对夏天下穿积水信息进行实时的信息读取,将危险报警信息传输至水位监测报警器,对外界进行及时地报警,并将危险信息传输至网络层,通过网络层中的5G智能控制设备和5G通信模块将信息传输至监控平台,并对客户端进行及时的通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5G智能控制设备用于采集本体信息并将其实时发送至5G无线接入及传输网络,同时接收控制信息,根据控制信息改变设备控制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泰克赛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泰克赛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50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