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柴油机发电模块滑油系统及柴油机发电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1657.0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3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朱奎;郭丰泽;张荣山;宋大为;尹立国;刘骅;周臻;郑庆;陆鹏;仇立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F01M11/02;F01M11/03;F01M5/00;F01M1/02;F02B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田恒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柴油机 发电 模块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柴油机发电模块滑油系统及柴油机发电模块。该一体化柴油机发电模块滑油系统包括:油底壳、泵体、供油管路、回油管路以及柔性连接管路等。油底壳具有容纳滑油的腔体;泵体用于驱动滑油流动;供油管路从油底壳,经柴油机本体与发电机相连;回油管路从发电机接回到油底壳;柔性连接管路设置在柴油机和发电机之间,柔性连接管路用于连通柴油机和发电机、隔离振动传递。该系统通过旁路将柴油机部分滑油分配到发电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柴油机发电模块中的中高速柴油机发电模块的柴油机的滑油系统和发电机的滑油系统为两套独立的系统,实现了相对现有技术,成本低、故障率低及结构紧凑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一体化柴油机发电模块滑油系统及柴油机发电模块。
背景技术
柴油机发电模块是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原动力来源,也是船上的电厂,为船舶航行提供各种工况下所需的推进动力和所需电力。柴油机发电模块主要包括柴油机、发电机、传动装置、减振降噪装置、监控及辅助设备系统等。
目前,柴油机发电模块中的中高速柴油机发电模块的柴油机的滑油系统和发电机的滑油系统为两套独立的系统。柴油机的滑油系统主要包括油底壳、机带滑油泵、滤器、冷却器、机体滑油管路等。柴油机的滑油系统运行过程如下:柴油机运行时,滑油从油底壳由机带滑油泵打入冷却器,经冷却后流入主滑油管路,然后流向柴油机各润滑冷却部件,最后回流至油底壳。发电机的滑油系统由滑油柜、循环油泵、滤器、冷却器、机体滑油管路等构成。发电机的滑油系统运行过程如下:发电机运行时,滑油从油柜由循环油泵打入冷却器,经冷却后流向发电机各润滑冷却部件,最后回流至滑油柜。
对于柴油机发电模块总体设计而言,配置两套独立的滑油系统不但增加了成本,同时也增加发电模块整体故障率,降低了可靠性。同时,为使船舶机舱的空间最大化利用,如何提升紧凑性和功率密度也是柴油机发电模块设计时需重点考虑的内容,紧凑性及功率密度也是衡量柴油机发电模块性能的重要指标。
因此,需要一种滑油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成本大、故障率高及结构不紧凑等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柴油机发电模块滑油系统,该系统包括:
油底壳,所述油底壳具有容纳滑油的腔体;
泵体,所述泵体用于驱动所述滑油流动;
供油管路,所述供油管路由油底壳,经柴油机本体与发电机相连;
回油管路,所述回油管路由发电机接回到所述油底壳;
柔性连接管路,其设置在所述柴油机和所述发电机之间和/或所述油底壳和所述发电机之间,所述柔性连接管路用于连通所述柴油机和所述发电机。
本发明的一体化柴油机发电模块滑油系统通过旁路将部分滑油分配到发电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柴油机发电模块中的中高速柴油机发电模块的柴油机的滑油系统和发电机的滑油系统为两套独立的系统,实现了相对现有技术,成本低、故障率低及结构紧凑等问题。
在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化柴油机发电模块滑油系统还包括:
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在供油管路上,所述冷却器用于冷却分别输送到所述柴油机和所述发电机中的滑油。
在实施例中,所述泵体为并联设置的两个,其中一个为备用泵体。
在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连接管路为抱箍或球形膨胀接头或橡胶软管。
在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化柴油机发电模块滑油系统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16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